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在寒山融去心中凍雪的過程:羅苡珊《雪水消融的季節》紀錄片心得

 

(海報圖片來自本片行銷「希望影視行銷」粉專

對我來說,羅苡珊《雪水消融的季節》實在是一部難以評價的紀錄片,以下心得會參雜許多私心與自我詮釋,但至少我可以先說一下為什麼我會想看這部紀錄片,因為它紀錄了「被留下的人的感受」,這是引起我好奇之處。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劉宸君與梁聖岳到尼泊爾登山,卻遭遇風雪、受困洞窟,最後劉宸君過世,而梁聖岳活了下來。兩人的密友羅苡珊,為了探究劉宸君留下了什麼,以及紀錄留下的人是怎麼過活的,而拍攝這紀錄片。

技術與誠意

這部片集中出現的角色可以算是三個,一個是無所不在、靠著過去錄音、影像與文字出現的劉宸君,一個是與劉宸君一同去登山、最後倖存的梁聖岳,還有當初沒陪著他們一起去、但拍出這部紀錄片的羅苡珊。

想先提一下整個觀影的感覺,這部片子給我的觀影感覺不大舒服,不過並非內容問題,而是技術的部分。因為這部片拍攝的主要方式是羅苡珊手持相機錄影,老實說鏡頭有點晃,相機對焦的速度又很慢,看久了會讓人頭暈。

這些技術上的缺失,在某方面而言是雙面刃,雖然必須說我看完後生理上有點不舒服,但也必須說,羅苡珊也展現了自己的毅力,在如此克難的情況下,仍願意記錄這一切,並在最後剪輯成一部作品。而這種毅力本身就展現出超越技術的誠意。

雪的聲音

整部片基本上可以分成羅苡珊去尼泊爾前與之後。但開端的場景是羅苡珊穿著一雙鞋,走在雪地,不斷發出雪摩擦的聲音。(我們後來可以得知,那應該是劉宸君的鞋子)。

我時常忘記雪是有聲音的,雖然雪可以靜謐地降下,但也可以一邊降下一邊刮起狂風,甚至人走在雪地上時也有破雪的摩擦聲──換句話說,每當風聲或破雪聲出現時,那就代表雪開始給了人們麻煩,這也是這部紀錄片的開頭,暗示了整場不幸的開端。

在台灣,欲言又止的傷痛日常

在前半段,羅苡珊和梁聖岳一同去登山、去海邊,日常相處。他們拍攝自然景象本身,也拍攝他們在自然之中、在梁聖岳家中對話,還有回憶劉宸君的場景。

沒有人哭,大家就只是說話,只是有時會停頓很久,欲言又止,不知道是因為沒有精確的字能表述自己的感觸,或是因為覺得有些話不該說出口。

在話語之外,最重要的是信,羅苡珊讀著劉宸君寫給自己的遺信,劉用紙筆撰寫的當下,已經有了自己可能無法離開的覺悟,也深知這些信可能無法傳遞給對方,於是劉所有的書寫都返回自身,他寫那些信是為了自己,為了告解,為了給自己一個想把信交到對方手上的生存執念,也為了赴死做準備。

不知是幸或不幸,羅苡珊最終收到了這些信,劉宸君在洞窟內撰寫的東西被保留了下來,在最後編輯出版。

但留下來的梁聖岳則是將自己之後寫的東西都回收了。

我想到二二八與白色恐怖時,家屬時常焚燒犧牲者的日記與遺物等,導致後世要研究時困難重重,我們無法責怪他們,只能感到遺憾,因外在有更巨大的壓力在壓迫著他們,逼他們忘記痛苦。

而聖岳拋棄所寫的文字,我覺得原因某方面而言有些相似,只是壓力並不來自於外在,而是內在:那段尼泊爾登山之旅成了巨大的創傷,他只要觸摸就感到痛,為了面對,他必須書寫,以便銷毀那些經歷。也因為太痛,所以必須堅強,所以欲言又止。

但聖岳無法回答的空白,逐漸結成羅苡珊心中的冰山,她想要知道真相。她詢問梁聖岳願不願意一起回尼泊爾,梁卻不置可否,但欲言又止的背後,其實就透露出他現在不想、甚至無法再去的狀態了。

於是,羅苡珊在疫情時毅然決然獨自搭飛機去尼泊爾,重走一次他們當年的路線。這次只有她自己一人,不過有僱用嚮導,季節也不同,看起來天氣雖然寒冷,但也不到當年那麼危險。

尼泊爾,留下的記憶與物品

當羅苡珊重新走過當年劉宸君與梁聖岳走過的路線時,她遇見當年曾招待或遇到過兩人的當地居民,且對方樂於分享當年的記憶,甚至是他們遺留的物品。

對我來說,物品是一個關鍵,在這數位時代,我們很容易忘記數位的東西如果沒電或損毀,就很難再救回來。比如像是手機或數位相機這類東西,在冰冷的地方,電池消耗速度會相當快。

當我看著影片中的山景時,我其實有意識到這些景色很難拍,作者凍僵的手很難操作相機,且相機很快就會沒電。而手機雖然可以快速打字,但在冰冷環境下一直使用手機,不要說手指可能撐不住,手機本身也會很快沒電,導致對外失聯。

而當所有可以使用電力的設備都無法運作後,能仰賴的就剩類比時代留下的東西。

就像底片相機有許多是不需要電池的,紙筆也是,那是他們可以留下訊息的最後方式,這方法很原始,更難以確認事發經過的細節,但我們也只能在那巨大的空白中,憑藉的那少少的文字,試著揣測這一切。

羅苡珊憑藉這些揣測的線頭,以及留下的其他紀錄,找到那些村民,用那些村民的話語勾勒出更多的細節。直到最後,他到達洞窟前,那時的洞窟已經不是天寒地凍,雖然有樹葉結雨淞(代表氣溫很可能也在零度附近),但至少水還在流動。

那裡就是終點了,也是一切的起點。被冰霜覆蓋著的山,此刻流水潺潺。

羅苡珊進入洞穴中,看到水流經的岩石上有一隻殘存的襪子,光是看著那隻襪子的細節,上面似乎還有蟲卵與其他東西,就可以想像劉宸君和梁聖岳那時的日子可能有多可怕。

羅苡珊說,她最後沒辦法在那裡待下去,只能離開。我原本以為她可能會在去找梁聖岳,談談這趟旅行。結果影片最後沒有紀錄這部分,而是她穿著台灣的藍白拖,搭配襪子,在雪地上行走。

結論:藍白拖與雪地

我在看完整部片後,覺得羅苡珊似乎找到了某種能填補心中空洞的答案,某種能融去他心中凍雪的事物。那答案難以言明,僅為我的個人揣測,但若要我說的話,或許答案就藏在影片的最後。這裡想詳述一下收尾的場景,讓這篇心得做個結束。

羅苡珊穿著襪子與藍白拖,在雪地上踩出平坦的橫紋腳印。藍白拖當然不適合雪地行走,既不保暖也沒抓地力。雪聲是危險的,而最後那行走的雪聲,或許也是某種疑問:接下來我還能去哪裡?

但這同時也暗示著答案,我們能想像,只要再有一場雪,或足夠大的風,那些腳印也很快也會消失。當我們到一個不熟悉的異鄉時,我們難以在那存活,或許命運注定我們在那裡死或消失,然而在雪繼續降落並覆蓋腳印前,我們還存在,還在繼續前進。

只要繼續前進,只要命運允許,我們會到達一個我們可以活下來的地方。

有時,那地方會是新天地,但也有時,那地方名為故鄉。

2024年10月15日 星期二

百樂新極灰魔擦筆,3種粗細&三色開箱

利益揭露:這次百樂行銷意外地寄給我三枝他們於2024/10/22推出的新品「新極灰魔擦筆」,正好涵蓋三種顏色與粗細。雖然我不算是魔擦筆的受眾,不過老實說魔擦筆……真的滿好用的啦XD 所以這裡也來幫忙寫一下開箱!


我平常沒有使用魔擦筆的原因主要是我希望東西永久保存,並沒有很希望東西被修改,魔擦筆相對來說沒這麼符合這種需求;另一個沒有使用的原因倒是很簡單,就是魔擦筆芯不便宜。

然而,除去成本不論,魔擦筆最好用的地方,當然是在有多重顏色選擇的同時,寫錯字時還能修改。有時這一點還滿好用的,比如隨手筆記只是想修改一兩個字時,或者需要抄寫東西拍照並發出時──對,就,比如寫這篇開箱文的時候。


這次百樂寄給我的魔擦筆有三個顏色:藍(筆幅0.5)、深藍(筆幅0.4)、橘(筆幅0.3)

「新極灰魔擦筆」有著挺有質感的灰色筆身(而且老實說一開始安裝得有夠牢固,我花了點時間才拆開取出其中的筆芯拍照)。由於筆尾要安裝專用的摩擦矽膠頭,因此按出筆芯的方式是筆夾出芯。老實說我挺喜歡這點,放在筆袋時比較不佔空間。


這枝筆使用的筆芯是百樂魔擦筆的專用筆芯,不過看筆芯的形狀,應該也可以放在百樂Juice up原子筆內?我自己實測是可以放在百樂之前的ILMILY NUANCE BLACK系列中性筆筆身內(這枝:https://www.pilot.co.jp/products/pen/ballpen/gel_ink/ilmily_nuanceblack/ ),雖然我覺得新極灰魔擦筆筆身設計不錯(而且具有魔擦筆專用的擦子),但如果想要魔擦筆筆芯放入其他筆身內,或許可考慮試試看裝入百樂其他筆款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幾年的魔擦筆在筆尖上有改版,採用類似Juice Up系列的針錐形筆尖,有寫過Juice Up的話,應該就會知道這種筆尖的優點,滑順的書寫感卻不會太滑,並帶有精準感的寫感。


筆幅上,隨著新極灰的推出,魔擦筆也新推出其他粗細,目前總計有:0.3/0.4/0.5三種。
  • 0.3:新推出,寫感較有摩擦感,適合爬小格子
  • 0.4:既有尺寸,給喜歡既有寫感的使用者。
  • 0.5:新推出,給喜歡更滑溜、出水大且大筆幅的書寫者,比如簽名或寫英文使用。
另外,雖然顏色選擇比不上水性鋼珠筆,但魔擦筆的顏色選擇還是比原子筆或油性筆多太多了,這次新極灰魔擦筆有八種顏色,分別是基本款3色「黑、藍、紅」,以及特殊色5色「綠、深藍、橘、粉紅、淺藍」。

需注意的是,0.3mm的「綠、深藍、橘、粉紅、淺藍」五色為限量款。

這裡展示一下三種筆幅&三個顏色寫5mm格子的效果。我使用的紙是Raymay 111再生紙方格,不敢說是特別好的紙,不過也不算差,拿來寫魔擦筆其實有點大材小用(完全沒有透背),不過顯色能力不錯。


0.5mm/藍色

藍色看起來滿正藍,意外地是因為0.5mm出水量較大,竟然可以稍微寫出濃淡差異,讓它寫起來的字跡有點鋼筆感。不過拿來爬5mm格子就略顯吃力了。


0.4mm/深藍

深藍其實就是鋼筆墨水中常見的「藍黑」(blue-black),老實說藍黑是種沉穩且適合日用的顏色,有點意外魔擦筆居然會推出這種以鋼筆愛好者為對象的顏色,這點我倒是滿喜歡。0.4mm筆幅拿來爬小格子還勉強OK,是個可攻可守的筆幅。


0.3mm/橘

橘色在不同紙上寫起來有不同感覺,在吸水能力較好的紙上(aka紙受潮or比較薄),他寫起來其實有點像是紅色,不過Raymay 111算是滿能扛鋼筆墨水的紙,比較能顯現原本的橘色感,看起來相當顯眼。0.3mm筆幅也很適合拿來寫小字,是隨身手帳控的福音。



整體而言,雖然我實在不算是魔擦筆的主力課群,但在寫這篇文的過程中,因為要拍寫這些字的相片,我多次用魔擦筆書寫……然後寫錯字,然後我就可以改了!!!!所以這次開箱文純粹就寫字方面來說比其他開箱文快上太多了,完全不必顧慮錯字。

所以,如果你喜歡隨手寫筆記又討厭錯字,或你喜歡寫字拍照但又怕寫錯字,或者你就只是喜歡筆記顏色五花八門但又怕寫錯或劃錯,那真的,魔擦筆是你的福音。0.3mm拿來爬格子,0.5mm拿來畫圖、寫大字或寫英文,0.4拿來日常書寫,完美啊!

2024年8月12日 星期一

笑淚交織,與隱藏在搞笑下的殘酷:《鬼才之道》電影心得(有雷)


(圖片來源:官方臉書修改)

《鬼才之道》(以下簡稱《鬼》)是今年(2024)8月7日上映的台灣喜劇片,老實說不僅上映時間巧妙搞笑,也相當接近農曆普渡時節,正是看這齣後設鬼片喜劇的好時機。我是因為認識編劇乃賴(而他是我認為台灣最好的大眾小說家之一),所以好不容易來到週末,就趕快來看了。整體而言我認為相當好看。

有趣的設定

《鬼》設定簡單又殘酷,每隻鬼如果在凡間被人代表、惦記的事物被丟掉後,鬼除非拿到厲鬼證,否則便會在30天內消失。厲鬼證由鬼委會發行認證,你必須嚇人並被人記得,成為都市傳說,甚至被拍成影片,讓你被更廣泛傳播出去而被人看到。

如果當初死因是一些可怕的事故,如出於怨念的自殺、情殺,或著名的交通事故等(甚至有上報紙),那更有機會創造讓人看到的故事。最後,大家靠著厲鬼嚇人後辦法會所燒的金紙過活,並交給鬼委會以換取存在的資格。

這種設定某方面而言有點當年《怪獸電力公司》的感覺(怪獸靠嚇小朋友獲得能量來運作怪獸世界),不過搭配台灣信仰的背景,這設定看起來又更合理了。

也因為這是探討鬼如何嚇人的電影,所以一般恐怖電影中的Jump Scare或其他恐怖要素,在這裡反而變成搞笑要素,愈恐怖愈好笑。而我覺得這設定最厲害的地方是,他讓我出戲院後,看到現實世界一些可怕的悲劇(如美國有個機場發生女子被輸送帶卡住,最後往生),結果居然會讓我瞬間閃過「死得好啊」的念頭。

太可怕了這電影扭曲現實(?)的能力。

凱薩琳:重新拾回對善良的信念

就人物描寫而言,我認為《鬼》針對重要人物的描寫很立體,但周邊人物的刻畫也很有趣,也因此留給人很多想要看更多面向的遐想空間。比如Makoto哥當初死掉後,為什麼沒人祭拜而成為孤魂野鬼,難道他真的一個粉絲都沒有嗎?(題外話,他失敗的原因似乎看其他人反應就知道了,當年他的團隊對他的包裝看起來相當失敗啊)或者是柯國隆是如何過世的等等。不過基於這部片將近兩小時,所以我也可以體會這其中的取捨,但也會希望之後有其他番外篇影集補足這部分。

對我來說,這電影裡最能互相對照的有兩組人物,一組是凱薩琳/潔西卡,另一組是同學/潔西卡。不過要分析這一切,最簡單的方法應該還是從時間序上最先出名的凱薩琳開始。

電影後面有呈現出凱薩琳是對嚇人有想法,並靠苦練執行成功的鬼才。他原本是善良又幫助後輩的人,面對無鬼可依靠、準備消失的孤魂野鬼,她會協助幫忙。但這樣的善良在她帶起潔西卡,且兩人因理念而分道揚鑣後就消失了。

直到她看到同學,一名無依無靠但仍想留下的鬼,看到其他人這麼拼命想讓同學可以留下來,看到同學出名後卻被潔西卡羞辱,他才想起那過去的創傷,面對,並重新回到那個願意幫助他人的自己。

而另一點是,他的遭遇(414號房沒人要去)其實也顯示出想法實踐後卻沒有好結果的情況,而當另一個好想法執行成功後,他也能放棄固有的做法,轉換全新跑道,這樣的放下與面對現實,也是他成長的另一個地方。

潔西卡:才華者的悲哀與反省

相對於凱薩琳是苦練型的鬼才,潔西卡看見時代趨勢,並以網路影片紅遍台灣甚至國外,他的才華與企劃能力無庸置疑。然而,潔西卡恃才傲物,脫離凱薩琳使凱薩琳處境困難,面對自己家族底下的員工也是完全不在乎他們的意志,要他們執行自己想做的一切。某方面而言,潔西卡這樣的做法很像Elon Musk,認為自己最大並要整個公司貫徹自己的意志。

某方面而言不能說潔西卡不對,畢竟他的做法也是養活了一批鬼,但如果將嚇人視為某種內容產業,那內容產業還是以人心製造的商品打動人心,當底下的人已經無心時,他們遲早有一天會無法做出能打動人心的作品。

但,當兩大女鬼合作失敗後,凱薩琳對潔西卡說:「我從來沒有想要你消失。」(希望我沒記錯對白)讓潔西卡開始重新反思自己對他人的傷害。我自己的解讀是,他以往會認為這樣的傷害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對方沒才華,因為對方想法過時,所以受傷害活該,然而當凱薩琳展現出自身受傷的地方,甚至是脆弱的情感時,那一直無法講清楚的溝通,才開始有了接線的可能。

而當他最後看到凱薩琳的同學團隊(?)努力追著「超鐵齒」團隊時,或許他也在其中看見了緊密的團隊關係,也才開始反省自己的作為,願意給團隊放假吧。

同學:世界的殘酷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在他身上

作為主角,同學被刻畫最多面向。在生前,同學被父親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和姐姐一樣多才多藝,不斷拿獎狀、獎盃,結果同學列出許多才藝,每個都只摸了幾個邊就認為自己沒才華而放棄,而最後連唸書也沒興趣,被退學。

父親對他唯一的肯定就寫在那張獎狀上了:「努力」,那是同學認為他一生中唯一被認可的價值,所以他努力嘗試一切,最後被這一切壓垮。

這很殘忍的地方是展現出某種功利主義式的觀念,你只有擁有成就,你才有價值──而不是興趣與愛好。我覺得或許是因為我的出身跟同學那種比較偏都市或郊區小孩的人不同,我是宜蘭人,家旁邊是田,小時候的90年代竟然就已經在重視鄉土教育,學那些布袋戲、扯鈴、陀螺、國樂,那些東西都很有趣。人如果是為了成果而努力,那會因為痛苦而碰到很多阻礙;但如果是因為興趣而努力,那就算痛苦,也會因為知道那些事情對自己有意義而能堅持下去,或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什麼程度但仍覺得快樂。

同學被父母灌輸著功利主義的思考,從沒享受過這樣的快樂。這也延伸到他死後為什麼什麼都不想做,一個沒有愛好的人是沒有動力去嘗試任何事情的,他只想活著。

但這也隱隱會浮現另一個問題,毫無目的的他,為什麼不想消失?

而劇情解釋同學不想消失的原因,某方面而言與其他人很像──那是因為他們還愛著那些活著的親友。

然而,心中有愛的他,在死後面臨另一項殘酷,就是如果沒有厲鬼證,那他就會在三十天內消失。這逼他必須重演生前的失敗──在毫無興趣與天賦的事物上努力。

只是這次他比較幸運,身邊有卡蜜拉,又遇到了旺來家族,讓他開始發覺了鬼生的意義,他努力不再是為了要證明自己值得被愛,而是因為他愛著旺來家族,希望大家不要消失,大家也希望自己不要消失(所以最後換凱薩琳來扮同學),他感受到嚇人的意義,所以最後才願意主動跳下去。

所以某方面而言結尾的對白有點可惜,同學只是向嬰兒(應該是他姊姊的孩子?)說,「你不需要成為一個特別的人。

但要如何快樂?

同學,你已經找到答案了,你怎麼沒有跟他說呢?

或者,其實你也不知道那答案是不是對的,你唯一能肯定的,是你想給予祝福時的心?

(題外話,同學的成功,某方面而言也證明在對的時間、地方作對的事,就算那件事情不難,但也可以讓你成功──但這有時也需要運氣。我想凱薩琳把同學踹下去時,應該也沒想到效果會這麼好吧。)

結語

說真的,要我說的話,《鬼》並不是滿分的作品,但有些作品是這樣的,你知道他不是滿分,但他很有誠意,而且把能做到的地方都做到最好,並把提出的疑問盡量挖深做解答,《鬼》是這樣的作品。面對創作,面對人生,面對存在與努力的意義,在笑中帶淚的劇情中,演員都用對白與動作回答了。

他們渾身是血地奔跑,就算網紅攝影機已經壞掉了也沒關係,就算其他鬼都在嘲笑並唱衰他們也沒關係,但他們努力了。同學不知道,就是因為他沒有放棄,所以其他人才跟著不想放棄,才嚇到這三位網紅。當同學哭著說:「我是不是讓你很失望?」時,他不知道,他的努力已經對旺來的大家產生了意義──這本身就已經不會讓人失望了。

同學,你的努力不僅被父親認可,也被團隊的大家認可了。

我相信,觀眾也認可了,至少我是如此。

題外話:記憶的殘酷只能用虛構彌補

這裡想討論一個延伸議題。《鬼》這部片的設定某方面而言是強調鬼與活人的聯繫,只要有活人(通常是家人)祭拜,鬼就可以繼續存在於陽間,即便不嚇人也沒關係。然而玉山小飛俠的結局也提示我們,如果活著的人已經沒人記得你本身的樣貌時,你就只能用其他方式為人記憶──他們失去了姓名,成了玉山小飛俠。就像同學失去了卓曉雷之名,從今以後他就只能叫「同學」。

我覺得這某方面而言是很悲哀的,人無法再以其本來的面目現身,而只能創造故事並活在其中。

而記憶殘酷的另一個面向正是在於「創造故事」的環節。無論是414號房的傳說、潔西卡的影片,或同學的跳樓,其實你很難看到這些事情與在地的關連。這些故事不一定要發生在旺來大飯店,也可以發生在其他飯店;跳樓的樓也可以是任何夠高的樓;而潔西卡的影片已經直接傳播全球。這是一種雙面刃,最好的故事會抓住人心永恆的命題,但在地的脈絡能讓同樣的命題用多樣性的方式在地呈現。

當然,面對這種短又去脈絡的鬼故事而言,或許有無在地並沒有很重要,更何況穿鑿附會的傳說也沒有比較好(比如一堆台灣一堆日本時代刑場的傳說,乾,說那地方在清代墳墓都比較有可能是真的)。只是我覺得若有某種在地細節,對我而言會更吸引人一些。

但這裡必須釐清一下,這種感慨不是對《鬼》片中創作故事方式的批判,而只是因為它引起我某種對創作的感慨。創作要不要在地化是個已經討論到爛掉且永遠都會有兩方陣營中極端者難以對話的問題,但說到底,在討論這些之前,必需要先有好作品拿得出手,後續的討論才有價值──而我必須肯定,《鬼》絕對是能拿出手的作品。



2024年7月8日 星期一

直白的語句、精心挑選的意象,召喚出生命的痛楚:讀黃有卿《生活該有的樣子》


和有卿認識,主要是因為同鄉的緣故,身為宜蘭人,我有參與過幾次《歪仔歪》詩刊活動,在上面發表一些詩評,也因此認識有卿。她的第一本詩集《生活該有的樣子》於去年12月出版。

但老實說,因為這本詩集是政府出版品(這本有入選「蘭陽文學叢書」),我想一般人可能注意不多,我也是因為有卿特別送我一本而翻閱。但看完這本詩集後,覺得這本詩集若僅是這樣淹沒於書海中,那實在有點太可惜了。

這是本好詩集,而且是青年詩人已經找到自身風格的好詩集。

一、技巧特色

我讀完詩集時,對有卿詩風的想法跟替本詩集寫序的黃智溶社長有類似之處(黃智溶為歪仔歪詩社社長),黃社長寫道:「字裡行間都處處流露著,許許多多生活上的小細節上,再加上他語言的直白有力,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詩風」

若要更仔細說明有卿的詩風,我認為是不淺的直白。詩風直白是近年來許多詩人的特色,尤其有部分在網路上被讀者轉傳許多的詩人,其詩擅長使用直白的文字敘述自身創傷,以己及人,成為一股潮流。

然而,直白的文字可以寫的不是只有傷痛,有卿擅長使用直白的文字召喚身邊時常可見的意象,但那些意象的組合,竟會將我們帶離當下時空,到他精心營造的氛圍中,如〈在我跳下這棟樓之前──想著受困於憂鬱症,總殷切期待大海的老朋友而寫〉第二段:

帶我能去看見島的無人地方
有些鳥嘈雜 有些木麻黃荒涼
我喜歡靜躺在螃蟹們挖出一個一個小洞的退潮時間點
被靜白的泡沫沖刷

我們每天的日常中都有許多快樂、哀愁、憤怒、悲傷等情緒,而這些情緒會在某些地方展示出來,而有卿詩風特殊之處,就是她能找到代表那些地方的意象,在書寫意象與動作之時,讓我們自然融入於氛圍之中。

要做到這點至少需要有兩方面的能力,一是詩人觀察周遭、挑選意象、感受自身情緒的能力;二是讓文字在不繁複的情況下,直白而不花俏地讓讀者也感受到這樣的氛圍。

在此節錄的語句也展現出有卿的另一個技巧:長句的使用。或許是因為網路時代來臨,目前許多詩的每一行詩句已經愈趨短小,但有卿會在短詩句內插入長句,破壞節奏,讓讀者從某種音樂性的催眠中醒來,但這種醒來不是負面的,而是為了讓人更深刻去體會那些意象的組合,並且產生另一種音樂性。

無論是意象的選擇、詩句的敘述、長句的使用,這些都是極其紮實的基本功,而有卿確實給我們展現,她在技巧上無招勝有招的厲害之處。

二、主題與題材

這本詩集分成四輯,分別是「棄婦第十九日」、「生活該有的樣子」、「半途而廢」、「共同活著的十字路口」。這四輯處理的主題分別是女性(尤其是女性身體經驗與受社會貶抑的部分,以及愛情)、社會正義與生命的挫折、成長的挫折,與自身生活經驗中的挫折。純論主題方面,表現最好的是書寫女性經驗的部分,有卿在書寫女性經驗時,文字可以非常熱辣,比如〈親愛的,我們不要孩子不好嗎?〉第二段:

親愛的,你說你想要孩子
我可以把子宮讓渡給你,乳腺給你
生養孩子的一切權利給你
牠可以叫你爸爸,從你姓氏
長得像你甚至性格拷貝你
如果我可以只輕鬆噴出一顆卵子在高潮當下

在書寫女性處境的相關詩中,有卿展現了強烈的女性主義思想,對各種父權都有相當批判。但他批判的也不僅是父權,或許是因為我們這一代年紀相近,我們都經歷過318以及之後的「覺醒」,關懷在地社會、轉型正義、社會公平等,有卿也寫了許多這方面的詩。當然,或許是因為詩人在處理某些題材時(主要是當下社會公平的詩),情緒太過濃厚,有時難免會看出詩句稍微失準,當然也可能是我主觀意識認為那凝煉的火侯稍有偏差;但在處理轉型正義時,那些字句的溫度熾熱得恰到好處,比如〈寫給宜蘭〉,一開始便引用郭章垣院長的話:「生死天命 無念無想

郭章垣院長是二二八事件中的宜蘭地區死傷者,他被槍斃後埋於頭城慶元宮,至今真相未明。有卿面對這樣的歷史,她在本詩最後兩段寫到:

我聽見你用血液供養槍膛
我聽見土壤裡你最後擠滿粉塵的呼吸
我聽見歷史被割喉,來不及尖叫的啞音
媽祖廟的香持續在燒,又繚繞近七旬
念此刻你應該也是個老翁,偶爾散步經過
燃盡此生之處

當臨走前你未能穿起的上衣成為後人的旗
當某些痕跡燒起,沒有正義

我自己走過慶元宮一趟,在人來人往的頭城老街,慶元宮佇立其中,卻僅有薄薄的一道金屬牌說明廟埕曾發生的悲劇。而當我進去詢問廟公相關的歷史時,他們卻只應我那些歷史都過去了,而我知道,郭章垣的家屬都還在等待真相。我自己體驗過的那些悲傷,我想有卿也用自己的方式體驗過了,要不,為什麼我在看這些詩句時,如此感同身受?

三、其餘感想與總結

最後,或許是同鄉使然,有卿寫的許多詩句,使用的都是宜蘭的意象,在此再次引用〈在我跳下這棟樓之前──想著受困於憂鬱症,總殷切期待大海的老朋友而寫〉,末段為:

(在我,跳下這棟樓之前
 帶我去能看見海、看見龜山島的
 任何一個地方──)

每當看到那些寫著山與海的詩句時,我就會想到宜蘭。那些詩句安排在詩的特定部分都是有原因的,因為宜蘭人生活在平原,看著海,離開時總要過山。每個景色都代表著一種情感,而有卿知道羅盤的方向,將詩句與意象擺在正確之處,讓我在閱讀時無不被這種「宜蘭感」所號召。


這本詩集作為「第一本詩集」,第一本詩集總是充滿各種可能性。而黃有卿這本不僅是讓我們看到詩人探索各種主題、題材的野心,還讓我們看到一出手便已達成熟的風格。我相信有卿若要寫下一本詩集,無論是什麼主題,應該都能交出精彩的表現,畢竟她對詩已有成熟的思考,以及各方面的嘗試。也希望她能繼續寫下去,無論是什麼文類。


2024年6月30日 星期日

西方奇幻本土化的初試啼聲:《眾神水族箱:禁錮之龍》、《酒館軼聞錄》

1.集體化的特殊創作方式

《眾神水族箱:禁錮之龍》、《酒館軼聞錄》是海穹出版社於2019年出版的作品,其創作的方式相當特殊,是眾多作者(馬立, 大獵蜥, bloodjake, TB Liu, 旋翼鳥)一同以類似桌遊跑團規則為基礎,自創規則、時空與角色來跑團,最後集體創作的小說。

我印象中最早的類似創作是台北地方異聞工作室的相關創作(尤以瀟湘神2015年出版的《台北城裡妖魔跋扈》為代表),不過北地異的作法是LARP,是先把背景與角色設定都寫完,再由玩家扮演指定角色將故事跑出結局,且最後撰寫者基本上是以瀟湘神一人為主;相對而言,眾神水族箱系列中,玩家可自行決定自己角色的姓名、種族、特徵、技能等,在角色上更加自由。而最後撰寫的部分,也是每個人撰寫兩章的方式將小說寫完。

由於《禁錮之龍》與《酒館軼聞錄》厚度差相當多,在此會以分析禁錮之龍為主,說明這樣的作法帶來的成效。先說總結,我認為以結果論而言,著作本身是合格的(尤其結局部分的處理我算滿意),但中間的部分可看出生澀之處。然而,正因為有這兩本作品,後續才有我私心挺喜歡的大獵蜥《赤螭之風》。以下將說明這部作品的特殊之處與優缺點。

2.特殊之處:背景的在地化嘗試

本作發生在架空奇幻世界中,每個大陸之間都有屬於自己的國家,但每個大陸之間相隔大海,而島嶼「凱塔艾蘭」就處於各大陸航道之間,長久以來為各大國所殖民。直到他們發現新的魔法能源能源「瑪那」,由於使用瑪那不需要天賦與魔法知識,因此很快使凱塔艾蘭強大起來,走向獨立,其首都「凱塔格蘭加」更成為新興的商業重鎮,瑪那燈使這裡成為不夜城,時時刻刻都在改變模樣。

本書封面的構圖致敬郭雪湖《南街殷賑》,加上凱塔艾蘭的地理位置與歷史基本上就是參考台灣,其中還有許多事件(如「魔法課綱微調」)根本是當時台灣時事改編,使得這本書具有濃厚的「奇幻在地化」意味。

但有個地方和我的預期仍有點差距,是有關人物描寫的部分,這主要是因為主要的五名角色其實都是外來到凱塔艾蘭的移民,與這座島嶼的在地歷史關係不大,表現不出那種「島嶼性格」。

島嶼性格是什麼呢?在我的想像來說,因為凱塔艾蘭是在大國之間科技發展快速的島嶼,又曾受過各方殖民,所以各種族群之間會融合,其他大國傳統沒想過的職位也會在此出現。居民有可能「自卑又自大」這種相反但綜合的性格,也有可能因為發展快速而發展出較「自我中心而喜好自由」的性格;當然也有可能因為島國又受殖民的地理因素,大家容易熟識,也包容外人,因此會有「先相信他人的純樸」等等。

但畢竟玩家有權決定自己的角色背景故事。而這本在其他地方做的在地化,試圖將台灣地理、歷史、時事與西方奇幻融合的野心,這本身仍值得讚許。

3.角色發展

本作有六個主要角色:阿爾特(人類)、阿律耶德(歌瓦/蜥蜴人)、維加斯(矮人)、昂賓貝(類猿人)、亞爾(半精靈)及主導者瑟爾緹莉安。老實說針對角色描寫方面,我認為成功失敗各半,比較成功的主要是阿律耶德(商人性格、被說成是蜥蜴會生氣)、維加斯(好賭、做事不顧後果的矮人)與主導者瑟爾緹莉安(堅持目標,最後的反轉也很不錯),而另外三人部分則較沒鮮明性格。

雖然許多人認為角色應該要描寫得立體,但我認為好的角色描寫是需要依照篇幅而定的,當每個主要角色能分到的篇幅並不長的時候,角色必須從一開始就有鮮明的個性(也就是引用刻板印象),需要挖掘角色深度的話可以後面再透過特定橋段進行翻轉。但阿爾特、昂賓貝、亞爾這三人一開始除了身手好以外,在個性上沒有特別顯露,比如我認為其實一開始可以描寫亞爾的天真、潔癖性格,阿爾特就是喜歡當解說役,也可以對昂賓貝「我沒打算與你們交流,這只是公事公辦」的這種鐵面性格多加著墨。直到最後結尾時,由於透露出角色的意圖,才使其描寫深度加深,這也是我對結局比較滿意的原因。

其實這也顯示出集體創作的困境,也就是如何讓每個角色在適當時機揭露意圖,如果是一個人創作小說的話,要確認時機並揭露並不困難,但當變成集體創作時,這種時機點的掌握就相對來說困難很多。

4.整體評價:初步嘗試的意義

老實說,純粹就《禁錮之龍》而言,雖然前述「在地化」的許多努力值得讚許,但由於角色描寫較為生澀,角色數量又多,導致角色的深度要到尾盤揭露內心想法時才能拉起來,還好海穹還另外出版角色相關外傳系列《酒館軼聞錄》,我認為後者有在前者的基礎之上加深角色深度與想法,讓作品更加有趣,這也提升了我對這系列前兩作的評價。

不過,這兩本小說的最大意義,我想是在於培育新一代的奇幻小說創作者,比如參與者之一的大獵蜥便基於此世界觀撰寫了後續作品《赤螭之風》,在奇幻作品中隱隱藏著女性的性別意識關懷,以及終極的角色意圖「愛」貫串整個作品,我認為是相當不錯的奇幻佳作;而另一參與者馬立雖然不是以這本出道,但這本其實也僅僅是馬立參與的第二本著作,他也即將有新作推出,我認為他的進步幅度不可小覷,也相當期待他未來的作品。

在這層意義上,我想稱本作為「奇幻文學在地化嶄新里程碑」(書底文案語)並沒有太大問題,里程碑有時有時並不是立在高點,而是立在「有意義的點」上的,而這本小說做為台灣新一代創作者跑西式奇幻故事的集體創作,不僅讓這些創作者初步嘗試架構世界觀,也讓他們在互動、集體創作之中逐步提昇自己的創作技巧。

假以時日,當這些創作者在日後發光時,我們會看到光源原來就在那裡。

2024年6月8日 星期六

深淵的怪物淬煉出中年男子的勇氣:讀靜川《萬物的終結》(有雷)

 

《萬物的終結》是台灣創作者靜川撰寫的克蘇魯小說,其實台灣創作者撰寫的克蘇魯小說有逐漸增多的傾向,包含之前羽澄《無以名狀、恐懼及貓的消失》應該是台灣第一本同類型作品,不過論閱讀順序,靜川《萬物的終結》才是我第一本閱讀的。

(題外話,羽澄這本很好看,應該很能滿足閱讀過洛夫克拉夫特著作的讀者胃口,我之後閱讀完羽澄的第二本克蘇魯著作後也會一起寫個心得)

一、號稱克蘇魯小說的「反克蘇魯」小說:論小說主旨

《萬物的終結》雖然號稱克蘇魯小說,不過就我個人閱讀的感覺與見解,我反而覺得他是很「反克蘇魯」的小說,這主要是因為故事結構與呈現方式所致。

對我來說,克蘇魯小說的核心就在洛夫克拉夫特的那句:「人類最古老、最強烈的情感是恐懼;而最古老、最強烈的恐懼,是對未知的恐懼。」而表現在作品中時,主角總是會像被詛咒一般,他們知道,若更接近真相,自己會失去理智,甚至身亡,卻有一股無法言明的執著讓他們繼續去接近真相,而造成最後的悲劇。而其他追尋真相的角色只能透過前人留下的隻字片語去猜測那「真相」可能的模樣,他們很可能連他們要面對的怪物是什麼樣子都不知道(或根本無法知道,因為看一眼可能就會死),使恐懼只能繼續保持未知的狀態。

然而,本作卻在克蘇魯的題材之下,進行一個完全「反克蘇魯」的操作。雖然充滿觸手的肉塊怪物依舊,直視怪物太久也依然會瘋狂,但怪物有模樣,有來源(深淵與冥海),有對抗手段(法術),而且這背後還有更巨觀的整個世界運作機制。而主角莫方一開始根本不想探明任何真相,卻在被迫面對怪物的同時被迫更了解整個世界的模樣與運作的原理,而最後當一切了然於心時,他再做出自己的選擇。

無論是世界觀的設定,或者莫方擁有的、克蘇魯作品的前人中沒有的自主性,都使這部克蘇魯題材的作品在核心關懷與主旨上充滿一種「反克蘇魯」的意味。但反而是因為這種「反」,讓這本有著以前作品中沒有的特殊模樣──尤其是「誠懇」。揭露世界觀的誠懇,以及角色會透露自己壞想法的誠懇。

二、深淵的怪物淬煉出中年男子的勇氣:簡單討論主角莫方及其他要角

我認為本作在描寫人物方面,最重要的兩個角色「莫方」跟「沈如龍」大體上可說是挺立體。

本作主角莫方原本是一名攝影記者,靠拍照為生的他沒有固定伴侶,生活只有賺錢、和同為中年異男的朋友打嘴砲以及找正妹交流(不過好的是他懂得界線,不會亂騷擾女生)。這樣的人生雖然說不上失敗,但也絕對說不上成功,尤其毫無目標。這種非典型主角頗有趣,他雖然不算好人,但他也有「我知道自己不是好人」的自知(在這方面,作者滿擅長寫角色思緒中各種透露的小小壞想法,這點我覺得有一種「誠懇感」,很能說服人有關角色的各方面性格與想法),而且也有「不想傷害別人」的良知,而且正因為一開始不完美,所以後面的成長才顯得巨大。

然而,由於他父親莫式武(不知道是不是「漠視我」的諧音)的關係,他還是被迫牽扯到深淵中,每當他想回到日常時,總會有各種事件逼他重新面對深淵與怪物,乃至於世界的真相。於是人生逐漸變得簡單,他要不面對怪物、拯救世界,要不就是讓整個世界毀滅,而他也必須讓良知轉個彎,成為「能扣下扳機的人」,他磨練出了面對深淵的態度與勇氣,讓他最後做出了(對我來說)偉大的選擇。

書中的沈如龍可說是莫方的對照組。沈如龍一開始就有莫方在對抗深淵時所需的一切能力,以及「對抗深淵」這目標。但他逃避了一開始的目標,而最後想要的不過是一個溫暖的家庭。然而,書中最後選擇以沈如龍的視角結束,或許作者也是想告訴我們,沒有什麼選擇是錯的,偉大的選擇很好,但身邊的溫暖也很重要。

另外,要角阿琳我覺得某方面而言根本是男性的夢中情人,美麗、身材好、高EQ、技能實用,要不是某種命運讓他和主角在一起(書後面會解釋),怎樣都覺得這樣的人不該在養老院當護理師啊!

三、台灣的日常風景如何成為怪物追殺的逃亡場景

本書的另一厲害之處,我認為是將克蘇魯題材與在地結合得相當不錯。一開始的山海礦坑隱涉曾發生巨大礦災的海山礦坑;而後面克蘇魯怪物在台灣街道上演,許多熟悉的日常片段都成為恐怖的主軸中的搞笑元素,比如計程車司機堅持找錢,主角們還搶阿媽的50cc摩托車騎來逃脫怪物(還偷吃阿媽從便利商店買的麵包!),實在是在緊張中非常有台灣在地生活感。而書中還有很多台灣時事梗,包含莊園法師、館長槍擊案等,每每看到都會讓人忍不住一笑。


整體而言,成功的在地化,立體的主角,加上不斷翻轉的世界觀,讓這本克蘇魯小說雖然在閱讀上偏離了我一開始的期待,但小說本身是成功的。我尤其認為作者不斷在給主角許多選擇的機會,主角可以選擇很多不同的道路,而作者也對自己的提問做出誠懇的解答,讓不同的角色選擇不同的命運,並且賦予每一次的選擇「意義」。

那些意義讓角色的選擇有了價值。某方面而言,這是作者對每個角色的同情。雖然殘酷的小說可以給人深刻的體驗,但有時在巨大的痛苦後,我們還是希望可以有一點救贖啊。

2024年4月21日 星期日

M.Seed一期一會書衣、Midori綁帶筆袋與自製A5萬用手冊

最近看到「有筆x鋼筆工作室」有賣 M.Seed手工皮革 的A5大小書衣,由於最近使用的筆記本已經改成自己打孔用6孔A5萬用手冊,但深深覺得想要手帳更美一些,所以決定去買布書衣。

來到現場,一開始試書衣大小,發現A5書衣用在萬用手冊上有點小,不過一旁有一期一會的布書衣,試用一下後發現大小剛好,就決定購買了。

順便買了Midori的綁帶筆袋,用在A5萬用手冊上剛好,裡面放了幾枝筆、筆芯及其他小文具,就算在外面只有帶筆記本也能用。

如果你有錢,當然是推薦買高級的萬用筆記本,質感更好,不過如果跟我一下沒這麼有錢,也希望筆記本小本一點(通常萬用手冊會留點邊,讓分類頁、筆插等有空間可以放),那我會推薦可以先買萬用手冊打孔機,A5的6孔鐵夾(夾子本身就好)、A5的厚牛皮紙,內頁可以隨自己需要來購買(比如方格紙、夾鏈袋、墊板等)。

接下來只要先給兩張牛皮紙打孔做為封面、封底,插在M.Seed的一期一會書衣中,你就能獲得一個高質感布書衣萬用手冊囉!

也感謝有筆,讓我一趟就升級我的筆記本,如果之後有機會,看能不能用用看Ashford的Refill Pad A5版本~ 



2024年4月9日 星期二

良好的角色刻畫,帶出超出時代的政治觀點:讀匡靈秀《巴別塔學院》(有雷)


隨著今年雨果獎爭議,匡靈秀《巴別塔學院》再次引起全球科奇幻小說迷關注(可見鄭雅芝的相關文章: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7756408 ),不過我本來就因為身邊朋友好評不斷而想看看這本書究竟寫得如何,看完後,可以理解為何這本書獲得盛讚,但身為臺灣人,我也不認同這本書當中主張的一些政治觀點。

另外,由於我最近半年編了一些和語言學有關的書,尤其《語言的力量》有些地方很可以跟《巴》一書互相對比,而這些對比難免會牽涉到大量劇透,這點還請閱讀者見諒。

小說簡評:優秀的人物刻畫,似乎錯誤的時代感

本作最大的亮點在於人物刻畫。作者應該是針對角色的背景故事下很大一番功夫,不僅四位角色在國家、族裔、性別上都有互補性,他們不同的成長背景也帶出不同的視角,人物的個性就會在他們對事件的討論中展現出來,使角色描寫相當立體且有說服力。而即便是一些配角學生或教授,也都在他們出現的短短時間中給人足夠的特點,算是巧妙運用刻板印象來在短篇幅中塑造人物,而若角色之後有再出現,也會使用對話或事件拉深其深度。而本作最後主角們的結局,也因而給人頗多感慨,彷彿從一開始,他們不得不面臨最後的命運。

我個人認為人物的描寫是小說的基本,但要寫得好相當困難,因此在這方面作得相當出色的《巴》,事實上我會給予很高的評價。不過,在執行上難免會有一些瑕疵──主要是時代感有點奇怪。

《巴》一書的背景建立在1830年代的牛津,當時整個英國都在工業革命,大多數人對1830年的物質條件並不熟悉,因此作者寫的場景會喚起讀者模糊的印象,認為作者寫得很有說服力。

不過實際上還是會被真正熟悉那年代的人揪出一些錯誤。我自己看到的錯誤是作者寫到鋼筆,雖然鋼筆確實是相對古老的書寫用具,然而鋼筆的發展幾乎是到1883年,威迪文(L. E. Waterman)改良筆舌後,鋼筆才變成一個大眾普遍能使用的書寫用具,要不然在這之前, 鋼筆使用者用的都是一直漏水的鋼筆,我想巴別塔學院的學者應該是不會用那種東西才是。當然,作為虛構小說,其實最後還是匯回到「作者說了算」就是了。

而另一個時代感比較奇特的地方,在於主角們論述殖民主義、全球化經濟的部分,他們的論述基本上當今社運青年應該都相當熟悉了,殖民者不斷透過殖民、掠奪外國而獲得資源,並用這些資源投入在更多的掠奪上,且讓有產階級得以鞏固自己的階級等等。這裡不是說他們論述的理論不正確,而是他們的論述看起來基本上是基於馬克斯主義──但馬克斯是到1840年代後才逐漸成熟起來。所以主要角色之一葛瑞芬所講的論述看起來非常超越時代──而且是他所屬的整個祕密組織「赫密士會」都如此。

不過這還是一個「作者說了算」的問題,搞不好那些角色就真的有真知灼見就是。

銀工魔法的語言學

在本作中最重要的奇幻設定,是「銀工魔法」,如作者受Okapi採訪一文簡介為:「利用不同語言在翻譯過程中失落的「言外之意」來產生魔法」

老實說,銀工魔法的形式很美,但我一直有點不確定到底它發揮功效的方式是什麼,是兩種不同語言中的詞彙中「意義沒重疊處」會發揮效果;或是「意義重疊處」會發揮效果?如劇情中重要的一組配對「burst/爆」這兩者重疊之處在於其爆炸的含意,這就不是發揮burst的失落效果(如「衝出」、「塞到幾乎破掉」等效果),而是重疊的「爆炸」意涵。所以雖然裡面很多詞源學的東西讓人目不暇給,但實際上我讀完還是略有困惑。

另外,在書內,有兩個銀工魔法的範例跟認知語言學有關,一個是不同語言中的詞彙聯想,另一個是葛瑞芬的母語。

先說詞彙聯想的部分,當查卡瓦蒂教授在教導羅賓如何施展銀工魔法時,說:「來,這是種特殊的心靈狀態,你確實要把字念出來,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同時在腦中想著兩種意思,你同時存在於兩個語言的世界中,並想像橫越其間,這樣聽起來有道理嗎?

作者寫得這好像很困難,然而並非如此,當你在講一種語言時,本來就會聯想到另一種語言的相關詞彙。《語言的力量》作者薇奧理卡.瑪利安便寫道:「對於多語者而言,這種平行活化會串連他們所知道的所有語言,因此來自聽覺輸入的聲音不僅會活化英語單字:肥皂soap、噴霧spray、矛spear等等,也會共同活化其他語言中的詞語(在本例當中,有俄語單字 slon/大象、speert/酒精、speachkey/火柴等等),結果共同活化更多單字。這讓大腦能夠不考慮是哪種語言,對聲音和意義所有可能的映射保持開放性態度,因此大腦總是準備好接收任何語言的輸入,即使在非預期情況下,所以理解和回應的速度會快過大腦重啟被停止的語言。

而關於葛瑞芬的母語部分,作者寫到葛瑞芬遺忘自己的母語:

「你看,我就是你失敗的前一代,我們親愛的老爸太早帶我離開中國了,我可以聽得出聲調,但也就只有這樣,我的語言程度大部分都是來自後天學習,我沒有中文的記憶,也沒辦法用中文作夢。我擁有回憶,也擁有語言技能,可是我沒辦法穩定發揮銀條的力量,銀條在我手中多半根本動也不動。」他喉嚨一緊,「我們的父親賭你賭對了,他把你留下來成長,直到你能夠識字,但他在我形成夠多連結、夠多記憶之前,就把我帶到這裡了。還有,他是我唯一能夠講中文的對象,那時候我的廣東話講得好多了,而現在這也沒了,我沒辦法再用廣東話思考,當然也不可能用廣東話作夢。」

這是一段哀傷的對話,不過事實上,只要你學過某種語言,那怕只是小時候學過,而且極小時候就離開家園,那些語言還是會對你的腦部造成終生影響,而要重新建立出與遺失母語的連結,其實會更加容易。

在語言學上有個現象叫做語言磨蝕(language attrition),也就是遺忘了原先所學習的語言,比如收養子女或移民子女容易會有這樣的現象,很明顯葛瑞芬也是如此。然而,《語言的力量》中舉了一個動人的例子,描述一名收養子女「TJ」想尋根的過程,他透過心理治療與語言學家的幫助下,想起一些童年記憶與詞彙,然後透過「存留典範」,比較學習不同詞彙的速度來辨別失去的童年語言,發現他小時候可能是講烏克蘭與或俄語。

葛瑞芬,你是可以用母語作夢的,只要你一直講下去。

最後,有關銀工魔法,還有兩點我想探討,一是作者不知道有沒有想過手語的情況?雖然手語記錄目前很困難(不過有發展相關符號了),不過我滿好奇,如果有個人會美國手語(American Sign Language)也可以使用一般語言,那他他在講的時候同時比手語,效果會如何?

另一個是不知道作者有沒有考慮到物理公式作為描述世界運作的語言的觀點。如果在一枚銀條刻上「質量」,另一邊刻上「能量」,我們有沒有辦法直接製造一枚銀條原子彈呢?

暴力之必要?《巴別塔學院》中的政治觀點

就政治立場而言,《巴》一書以相當力道批判英國的殖民主義,以及殖民者透過權力、魔法及武力鞏固自己利益、壓榨他國人民的手段。基本上這樣的立場是絕對正確的,但我的問題只在手段。

從葛瑞芬到羅賓,他們基本上都是認為要用暴力才能達成目的,這也對應到本書的標題之一「Or the Necessity of Violence」(暴力之必要),同時也透過書中角色的描寫,不斷強調殖民者不可能設身處地為被殖民者思考,以彰顯暴力之必要。

不過我認為,一方面主角的暴力僅僅是半吊子,他們在佔領巴別塔學院時的暴力與真正的革命相比還太過輕微,也沒有真正用銀工魔法達成極強大的武裝;另一方面,角色們對暴力的思索還太過淺薄,他們只有去思索「暴力可以達到什麼」,而沒有「用暴力達到目的後,會發生什麼事」。

事實上是,絕大多數以暴力變革的國家,在往後都會不斷因暴力而動亂。只有當他們最後以非暴力手段來變革時,和平才有降臨的機會。比如英國的殖民地印度,最後是在聖雄甘地以非暴力運動的情況下來達成獨立;而與我們更切身的例子,則是台灣在李登輝掌權下,從立委到總統直選的一連串民主改革。

當然,或許這是非常事後諸葛的角度,畢竟1830年代的政治環境與當今差很多,如果人民素質不到家,那或許主角們的判斷是正確的──不使用暴力,掌權者是聽不懂的。

不過,我不認可主角思維的原因還有另一點,是主角反對鴉片戰爭,他認為鴉片戰爭是英國想要強行輸入鴉片給中國的惡意行為。這點當然沒錯,但他舉著的大義我實在不是很認同。事實上,我認為主角想去尋找大義,很大程度是因為他想逃避自己殺人的責任,他需要賦予自己殺了生父一些意義,而阻止鴉片戰爭成了他唯一的出路。

然而,1830年代的中國還是清朝時期,而我對清朝這毫無民主又有文字獄的國家完全沒什麼好感。主角表達得他好像認同自己身上的中國血統一般,但事實上他也根本不知道中國當時的人權情況吧,否則他會做的,應該是回到自己的家鄉,用自己的雙語能力幫助清朝進行翻譯中心的建立、銀工魔法及政治改革才是。而事實上,清朝的政治改革正是打了鴉片戰爭後,他們才醒悟到自己的脆弱,才步上改革之旅。至於為什麼改革最後沒成功,那就是後話了。

不過,講這些並不是要否定這本小說,事實上是,只有當這本小說具有良好的人物塑造時,我們才有能力將其看完,並且討論角色的思想。能討論這方面,正展現作者已經寫出良好的作品了。

題外話:切身的部分──怡和洋行

題外話,作者提到的事情雖然都是一百多年前的,但有些地方卻很切身──我說的並不是那些殖民情境或種族情況,這部分很多人說了──我要說的是怡和洋行。

當主角們發現鴉片戰爭是勒維教授聯合廣東的外國商會引發時,有提到其中一名主導者是建立怡和洋行的威廉・渣甸。作者應該知道,怡和洋行直到現在都還存在,雖然他們擔憂香港97回歸,而早在1984年便將總部遷至百幕達,但仍是香港最大的企業之一。而諷刺的是,當年協助大英帝國壓榨中國的怡和洋行,在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時,卻支持中國的國安法,一百多年來,怡和洋行都站在當權者的這邊。

而你知道嗎?怡和洋行不僅掌握香港的飲食消費,其影響力也跨足亞洲,在台灣,他們擁有至少IKEA、肯德基與必勝客等企業的經營權。你在這些店的消費,都是支持中國這個新帝國。

殖民主義的幽魂,直至今日都縈繞在我們的生活中。


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

有趣的奇幻設定,威能的配角:葛葉《魂草》心得

 

最近我決定開始使用Readmoo朗讀電子書的功能來協助看電子書,有時看書會難以專注,但輔助聲音後會更進入故事,然後就會愈看故事愈起勁,而《魂草》就是讓我愈看愈投入的有趣故事之一。

《魂草》是2015角川秋季新人王的作品,但現在已經絕版了。故事基本上是設定在台北發生的輕奇幻故事。在故事中,不同法術流派的人使用不同的法術,而主角使用的主要是「魂草」,他們可以看到魔力生成植物的具體模樣,並利用不同的魂草做成精油或純露,提高自己或他人的各種能力、療傷等。

對我而言,魂草這本書最好的地方是角色鮮明,主角夏夢言簡而言之就是「有常識的機車人」,但身為高中生女性的她會毫不留情吐嘈噁男或蠢男,這種女性視角特點也是看本書的另類樂趣;其他角色如萬能但變態的阿倫,因為實驗導致武打能力極強但腦袋根本也是肌肉的楊士寒,深不可測但其實很關心徒弟的瑤姬,傲嬌的蘿絲等,都是相當有趣的角色,各有所長,合作起來彷彿無所不能。

不過某方面而言,這也是這本的可惜之處,主角的強度設定我覺得OK,但配角實在太強,以致於整本翻完後雖然覺得事件都有處理到,卻感覺不夠有那種「完成困難的挑戰」的感覺,而是看配角們用或是搞笑或是開威能的方式一路碾過去。這點是稍微有點可惜的。

但老實說,由於這本確實角色很有趣,因此我很期待看有沒有一天能出續集。只是,目前角川方面已經絕版,如果沒有機會讓其他出版社再出的話,恐怕之後很難再看到這本書籍的後續了。

但還好葛葉仍持續創作,《風暴之子》以及最近與蚩尤合作的《狩Soul》系列都可以買到,我想只要作者能繼續寫下去,或許就像薛西斯《不死鳥》一般,也能看到《魂草》以新的姿態上市吧。

2023年10月27日 星期五

KOKUYO公司代表的筆記術分享:下地寬也《萬能筆記法》試讀心得


老實說,身為一名創作者及文具控,我本來就有寫筆記的習慣,尤其前幾年開始使用子彈筆記後(我還買了《子彈思考整理術》,收穫良多),也應用在工作上,對一次就是處理好幾本不同進度書籍內容的編輯工作幫助良多。因此,這次看到皇冠出版《萬能筆記法》,便引起我的興趣。

此外,看到作者還是Kokuyo這間日本最大文具公司的代表,更讓我決定要參加此次試讀。Kokuyo出品的文具相當多樣,大致上以事務性、機能性文具為主,諸如筆記本、活頁筆記本、資料夾、筆等都有,且品質相當不錯,筆記本可以拿來寫鋼筆字。因此我很好奇,作者下地寬也身為大文具公司的代表,會不會分享應用自家文具來做筆記的秘訣。

不過,看完試閱後,我覺得方向不大一樣。本書的宗旨有點類似子彈筆記,不過相較子彈筆記還有如符號的使用、「項目」vs「事件」、「未來誌、月記、日記、待做事項」等各種分類,學習成本比較高,目前試閱裡寫到的筆記方式更簡單,主要只有兩點:

一、平時養成將生活中發現的事情記錄下來的習慣

二、做筆記時,邊寫邊進行思考

這些看似簡單的方式背後有許多好處,主要是因為做筆記之前,就會先取捨要寫入筆記內的內容,再來,將想法寫下來時,如果書寫複數想法,還有可能互相結合,產生新的創意與觀點。

本書還有一點是《子彈思考整理術》所沒有的,作為最新出版的書籍,作者強調筆記術在AI時代的重要性:「AI化與機械化之後,將會對人類的創造性與發想有更多的需求與必要性。」而筆記術正可以提升這樣的能力。

書中提到的各種內容,也補充我平常實踐子彈筆記時有時會疏漏的細節,很期待看到正式版發售。

博客來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71933

2023年10月16日 星期一

僅在此時此地才有可能的幻想:瀟湘神《廢線彼端的人造神明》心得


老實說我是本書掛名推薦人之一,不過當初在讀的時候,作者瀟湘神還在修改稿件,我怕最後修改的部分會跟我原本閱讀時有出入,因此才決定等出版版本全部看完後再寫心得。只是沒想到,雖然我在本書出版沒多久後就拿到紙本了,卻是到最近才終於趁國慶連假看完。


先說一下,我敢在還沒確認最終版時就掛名推薦的原因,就是因為本書真的很好看,不過在我之前,早就已經有無數人說過這本書很好看了,所以我想在此講述一下我認為本書好看的幾個原因。



1.類型與節奏


我的推薦語有寫道,本書「上演一場場JoJo般的奇幻對決」,這部分最明顯的地方有兩點,一是每一名角色搭配神明後都會獲得一項異能,如主角一號(他的綽號就是「一號」)「雕龍」具有偷竊能力,張嘉笙的機械之神可以改裝、破壞各種機械(定義:製作以達成特定目標之人造物)。這種異能對決的作品並不難找到(如海賊王、JoJo都可謂代表),不過海賊王是架空世界,JoJo主要在日本與歐美(當然也有埃及),而本書則是在台灣。

不過,我以JoJo來比喻本作,除了因為那些「神」僅有「試用者」能看見(頗類似JoJo的替身),還有JoJo系列的劇情時常牽扯到喬斯達家與DIO的宿命對決歷史。那種異能對決以及理念對抗的史詩感,是我認為本作更像JoJo的原因。

不過本作當然有與JoJo不同之處,一方面這些神比JoJo的替身更有人格魅力,會與試用者交談,而且他們介入戰鬥的方式主要是勘查敵情,而異能則是使用者在用的(不像JoJo會用替身出拳互毆)。

再來,本作十分強調情報的重要性,因此擊敗敵人後,都會與戰敗的敵方或轉陣營的原本對手確認情報,進而推測主角們獲得神的原因,受到攻擊的原因是什麼,這與JoJo那種一邊戰鬥一邊推測敵方能力的做法不同,也會不斷透過情報交流及收集,慢慢靠近事件的中心(而不是像JoJo一般,劇情基本上就是要除掉最終Boss)。

本書這種情報交流、戰鬥輪流交替的做法,也達成滿不錯的閱讀節奏,戰鬥時看每一方如何燒腦使用自己的能力;交流時看彼此燒腦嘴砲,雖然不管怎樣都是燒腦,但樂趣不同。

不過,本書不僅有繼承異能對決的奇幻類型與保持不錯的閱讀節奏,雖然光是能做到這部分就已經是合格的娛樂小說;真正讓本書在娛樂小說中脫穎而出的,是他選用的題材與造成的深度。


2.回到過去時空,重新理解本土認同的過程(有雷)

本書時間設定是2009年。那一年我剛上大學,還在用智障型手機,馬英九還在當總統,油電雙漲,台灣是鬼島,中國人來台灣玩,「陸客」成為話題。但2008年馬英九當選後,中國官員來台灣時,還不準台灣人揮國旗,引發野草莓運動,以及隨後到2014年為止,那一陣陣的學運潮。

那時的我對台灣在地文化的理解,大概也只有國中歷史、地理課本的範疇,那絕對不是很深的理解。縱然我的親戚四散,從台北到屏東都有親戚,從小到大每年都在「環台」,但對親戚所在縣市的歷史也都不是這麼了解。

我想不是只有我這樣,而是那一代出生的青年都大致如此,只有極少數例外。然而,隨著本書的真相一步步揭開,我在閱讀小說時,隨著主角逐漸來到廢線的彼端,金瓜石的廢棄礦坑,故事的真相也與金瓜石的發展緊緊牽連在一起,只有在金瓜石,這本書的一切才有可能實現。

主角們承認自身對台灣歷史的無知,但也表達出自身想了解台灣歷史的意願,雖然原因差很多,但我彷彿看見過去的青年們,或者所謂的太陽花世代,是如何開始找到自己的臺灣認同感的。

除了對歷史脈絡的重視,本書也強調金瓜石的礦區特性,充滿過去的機械與深坑。作者的文筆也相當好,將當地的器具、布置都描寫相當細緻,搭配火車迷張嘉笙的興奮,讓我非常想去廢線彼端一探究竟(我是說真的去九份、金瓜石那邊玩)。而最後一場戰鬥甚至結合當地特殊的機械與神的特異功能,發展出了一場唯有在那裡才有可能的戰鬥。


3.其實結合在地歷史、地理的創作並不容易

這本書與在地歷史、地理深深結合,幾乎成為本書後期最重要的核心。之前曾經有幾個朋友討論小說要如何使用真實場景的描寫,才不會使在地人反感;不過這部分,我倒是想拉出來談另一個相關題目,也就是地方文學獎。

地方文學獎時常描寫地景或在地名人,不過有時,這些地景或名人的書寫往往淪為符號化,把OO學校改成XX學校,OO路改成XX路,好像故事還是能進行下去。這當然是創作者在地方文學獎限制之下,為了用最小的力氣修改故事即能符合投獎條件而使用的創作策略,卻也讓故事與在地的結合淪為表面。

但廢線並非如此,這或許也與作者的創作過程有關。正如作者在後記中所述,他是先對金瓜石產生興趣,再加上錯字造成的靈感,才開始發想本篇故事。換句話說,作者首先看到的是在地史地,以此為基礎發想,因此才能結合得這麼好。


最後,雖然我寫過好多次了,不過最近幾年台灣的優秀類型創作真的是愈來愈多,之前讀薛西斯《天災對策室》也覺得非常讚,今年目前讀的有《靈魂之橋》、《獸靈之詩》、《裏台北外送》、《廢線彼端的人造神明》、《同步戰記:失竊的原型機》等,基本上大多頗有水準,就算有缺點也都瑕不掩瑜。頗推薦大家可以閱讀看看。

最後附上本書Readmoo AP,歡迎購買:https://moo.im/a/3esEPZ



 

2023年10月14日 星期六

電馭叛客在台灣的模樣:《同步戰記:失竊的原型機》心得

 

之前受許立衡詢問,能否協助閱覽其新作《同步戰記:失竊的原型機》,同為台灣科幻小說創作者,很高興有這機會來看這本小說。最近趁著連假,終於把書看完了,以下簡單講一下對本書的心得。

1.電馭叛客與科技
電馭叛客類的作品一直有一定能見度,不過基於作品特性,著名作品以影視、遊戲為主,諸如《駭客任務》、《攻殼機動隊》到近年的《電馭叛客2077》(以及延伸的《電馭叛客:邊緣行者》),相信都是許多人看過的好作品。

首先我認為本作值得稱讚之處,在於科技描寫準確或可想像。九零年代的人們創作或觀看電馭叛客作品時,基本上都是基於他們對未來的想像。三十年過去,許多科技至今無法達成,但也有許多已經實現或有眉目。作者對科技的掌握很不錯,因此許多對科技的描寫都相當有說服力。

2.在地結合
不過,更令我驚艷的,是作者將這些科技融合到台灣這個「地方」。那些五光十色、現實與網路疊合的空間,那些資本主義腐蝕而遽增的貧富差距,我們已經在許多作品中看過了。不過,那些作品大多是虛構一個地方,或者地點並非在台灣,於是,我認為本作最獨到之處與此有關——作者建構出一個屬於台灣的電馭叛客空間。

101大樓,縱橫整個城市的高架橋,多雨的盆地,高科技產業,臨海的島嶼……作者將我們熟悉的許多要素融合至故事之中,讓我們看到某個平行時空的台北,人們早已戴上頭盔、眼鏡或隱形眼鏡,僅觀看網路空間賦予城市的表皮,而不是用肉眼看被雨浸濕的腐朽高樓們。而那些人們似乎也是當代台灣人一般,一樣會罵台語髒話,有溫暖也有惡劣之處。

3.角色描寫
本作另一點不錯的地方,在於主角有一定深度。雖然主角奎做的事情始終如一(失憶的他想追尋自己的真實身分),然而他對是非有自己的判斷,不會簡單粗暴認為誰是好人或壞人,同時也會為了自己的目的而轉換不同陣營。透過非二元對立的道德描寫,以及主角轉換陣營時展示更多世界觀的細節,讓本作在主角描寫與帶出設定之間做到很不錯的平衡。

就算是配角描寫,我認為本作也表現不錯。角色們個性鮮明,且都依照自身目的行事,不會出現讓人覺得矛盾的部分。

4.可惜之處與系列作可能?
我認為本作比較可惜之處在於結尾收得有點倉促。不過本書屬於官方「SYNC同步戰記」的其中之一,加上本書內有頗多精美的插畫,因此可以看出本作可能是某種「前傳」或「外傳」的性質,那這樣的話,較為匆促的收尾是比較能接受的。

另外,本書還有一特殊之處,就是註解不少。雖然對我而言,這樣的註解其實有些不必要,但對一般讀者而言,我想是更加友善的,所以讀者應該不需太擔心會看不懂本書在科技方面的設定。

整體而言,我認為本書作為台灣在電馭叛客方面的最新作品,有值得稱許之處,尤其可以將最新科技、電馭叛客的類型傳統(包括題材與故事走向),與台灣在地結合很好,即便本作有瑕疵,也是瑕不掩瑜,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看。

本作粉專請參考:SYNC同步戰記

2023年8月6日 星期日

我愛故我在:邱常婷《獸靈之詩》上下冊(保留地的祭歌、模仿師的遊戲)心得(有雷)

我今年閱讀的小說不算多,不過目前品質都非常好,之前讀木几《裏台北外送》跟瀟湘神《廢線彼端的人造神明》都相當滿足,而這次邱常婷《獸靈之詩》更讓我驚喜滿滿,展現出不同前兩位、甚至不同傳統奇幻的新風貌。

對我而言,《獸靈之詩》的特殊之處主要有三點:文字風格、人物互動與非線性敘事,接著也會順便探討一下世界觀,以下將一一說明。


一、文字風格:依照不同段落使用不同的書寫角度

《獸靈之詩》的文字風格會依照切入觀點不同而有所不同,作者邱常婷在這方面的執行力相當驚人。

在《獸靈之詩:保留地的祭歌》一開始的〈歷史〉一章中,他引用並改寫各種經典,以及在許多段落以「獸」的角度來描寫獸與人類的互動,給人一種人與獸之間的「約定」彷彿亙股存在的感覺。

而在接下來的段落中,由於每個角色能力不同,作者在描寫時會特別針對那些角色的能力來補充細節。

在撰寫主角泰邦的段落,由於泰邦天生具有在山林活動的強大感知能力,嗅覺與聽覺都很靈敏,因此在氣味與聽覺的描寫上使用許多意象做有次序的排列,讓人彷彿可以進入那種感官世界

另一要角烏托克的能力與鳥有關,所以描寫時很常寫高空或不同角度的視覺描寫等。

而其中一名重要角色王璟的能力與機械有關,所以描寫感知時會有探測器接收各種訊號的描寫。

又比如另一要角劉阿哞是天生的聾啞人士,所以在描寫時會缺漏聲音,更重視視覺上的描寫。

透過切換不同角色的視角,更得以進入這些角色的內心,這是《獸靈之詩》做得好的第一個部分與特色。


二、人物互動:資源有限者的互相踐踏與復仇

再來我覺得《獸靈之詩》的另一特色是人物互動相當不同於一般小說,雖然復仇是許多作品中常見的主題,但「踐踏尊嚴」則比較少見。

這本小說的主要場景是資源較為貧乏的「灣島」。保留地中的部落人以採集自然資源為生,生活不穩定,因此對弱勢者及無法為他們爭取權利的人相當殘忍。作者相當會描寫同胞踐踏彼此尊嚴的片段,看得我心痛。

這樣的踐踏我覺得在下冊《獸靈之詩:模仿師的遊戲》中更加明顯,五大家族不僅踐踏他們統治的部落人與遺跡人,彼此之間也在互相踐踏,甚至是家族內鬥。有時,明明角色的目標是當好人,解決一切仇恨,卻反倒比他人更加殘忍,踐踏他人尊嚴,只因上面還有一個更巨大的邪惡權力來源——密冬。

而更殘忍的是,邱常婷有時也會描寫踐踏他人的上位者如何思考,如烏托克在同胞身上施咒,讓他們要聽從自己的話反抗五大家族的心路歷程,或者金雪在五大家族內鬥中做出各種行動時背後的想法。他們懷疑自己、覺得迷茫的片段都讓人身有同感,卻沒人能分擔疑惑。

而書中還有另一種踐踏,也就是性別的踐踏,男性踐踏女性,以及性別氣質不像男性的生理男性;當然,也有如五大家族中古家的相反例子,因家族獸靈只與女性結合而不讓男性當家。

這些被踐踏的下位者中,有一些後來取得了力量,達到權力的上位,對原本踐踏自己的人展開了復仇。只是悲慘的是,這些復仇者大多沒有好結果,就算成功復仇,也失去了重要的東西,導致失去了活下去的意義。反而是放下仇恨者,才開始有朝向未來活下去的可能,或者能坦然接受自己的死亡。看到角色到達命運的結束之時,也讓我感慨至深。


三、非線性敘事:他還活著

接著想談的另一點是《獸靈之詩》使用的非線性敘事。在上冊《獸靈之詩:保留地的祭歌》中,第二部有許多地方是描寫十年後的未來,再轉回當下。而第三部則是在未來莉莉/璐安的復仇與五大家族在十年間的內鬥衰敗之間徘徊,這代表作者應該很早就想完故事的結構,並以艱苦的自律進行整個故事。

先說一下,奇幻小說、乃至一般長篇小說,使用多線敘事是相當常見的策略,因為這可以交代各陣營的基本資訊。然而,非線性敘事大多僅有角色在說明回憶或過去歷史時比較常見,但拉到未來則是非常少見的做法,因為這做法必須要考量到通盤結構,這對寫長篇小說來說非常困難……

我不大確定作者為什麼要用這方式來寫(不過之後應該會有機會可以請教作者),不過對我來說,上冊書寫未來的原因,有點像是為了讓我們知道,「璐安未來還會活下來」,而我們便能預期他會在下冊中成為主角,也代表新的篇章的啟動。

而下冊時,我們也能看到,當五大家族過去發生這麼慘烈的內鬥後,角色們對待原本壓迫自己的對象有什麼想法上的改變,呈現出角色的成長。至少我在閱讀上感受到這樣的效果。


四、世界觀:我愛故我在

最後來聊聊世界觀的部分。在獸靈之詩的世界觀中有兩種奇幻能力:「與獸靈結合」和「模仿術」。某方面而言,這兩種能力系出同源,都是因為「這個影世界是真實世界的影子」。

就我的理解而言,獸靈是真實世界凋亡的生物,雖然已經凋亡,卻還能在這個影世界中活下來;而模仿術則是看透這個世界的虛構本質,讓世界以自己的理解方式重新塑造。為此,密冬將模仿術分成五種:幻象、移狀、創煉、拆解、復生,並且探討第六種模仿術:對真實世界的模仿。

書中常描寫,模仿師對這世界感到無聊,因為他們覺得這世界都是假的,所以才想探討什麼是真,甚至想去到真實世界。不過,看到結局,我想對真實的模仿終究是不存在的,此外我認為,書中也隱隱揭露有另一東西也無法模仿——情感。

就像璐安愛著他的哥哥泰邦,泰邦愛著弟弟,阿蘭與鶺鴒的情感……能夠驅動人物的最強烈情感,是因為愛,而愛是模仿術無法處理的終極事物。就算影世界的一切都是假的,但情感是真的,無法仿造,而使每個人成為獨一無二的他。

另外,在下冊最後有提到,真實世界中有著不只一人察覺到影世界的存在,而影世界自我修正的能力對我而言很像人類記憶的機制。人類在記憶時,往往無法精確記得精確事件,而是記得片段與其中情感。當我們一次次提取記憶時,其實是將那些片段以自己能理解的敘事重新排列、加強,最後成為自己版本的記憶。

雖然作者不一定有這意思,但我覺得或許影世界很像人類的集體潛意識般的存在,每一名個人的遺憾、對滅絕動物的悼念,集合之下,創造出另外一個世界的投影。所以物理定律能被修改,時間能倒轉,但唯有情感無法消滅——因為情感正是記憶中最無法忘懷的事物。

喜歡的話,可以透過以下連結購買《獸靈之詩》上冊Readmoo電子書:https://moo.im/a/9dkwWZ


2023年7月18日 星期二

《筷:怪談競演奇物語》:競演又合作的接龍創作

 


其實我在三年前就已經買了獨步文化出版的《筷:怪談競演奇物語》,甚至都讀完了一次。不過直到今年,我才因緣際會重新翻開這本書,重新看完,看著自己寫道一半的舊心得,決定放下重新另起爐灶。

台灣在前幾年相當流行集體創作,如《華麗島軼聞:鍵》(小說接龍)或《終戰那一天》(非虛構創作)等,甚至是我自己參與過的《1947之後》(以非虛構創作為主),或可都被視作此潮流下誕生的著作。而海穹出版社也以「3.5系列」、「捷運X殭屍」系列及「眾神水族箱」系列,讓台灣奇科幻創作者以同一主題各自發揮。

要如何評論這樣的集體創作?這或許得先回歸集體創作的方式,比如同一主題的非虛構創作,大家會先針對主題討論每個人可以負責切入的面向與撰寫方式;而同一主題的短篇小說集則更像是每個人在同一命題下的各自發揮、競爭彼此的創意與技藝。相對而言,接龍這創作方式的最特殊之處,在於小說家之間既有技藝的競爭,也有設定的合作。第一棒的小說家負有給予命題的責任,後續的作家則要依照自己的棒次,透過故事新增或收束設定,且故事本身也要有不輸前人的精彩。

純論精彩程度,《筷》幾乎是這一波集體創作的作品當中品質最好的一本,原因無他,因為每一棒的創作者全都是有實力的創作者,每一篇故事都頗有可觀處。不過,在同等程度的精彩背後,三地(日本、台灣、香港)的創作者們也呈現相當不同的樣貌。

日本的三津田信三〈筷子大人〉以大量民俗學知識支撐,描繪一齣令人驚悚的怪談,尤其是最後的恐怖結尾令人餘悸猶存。
而台灣的薛西斯〈珊瑚之骨〉與瀟湘神〈鱷魚之夢〉在我看來,不僅是劇情上的翻轉精彩,更精彩之處在於人際情感之間的衝突與和解。
香港的夜透紫〈咒網之魚〉與陳浩基〈亥豕魯魚〉,則以鮮明的角色刻畫與明快的節奏推進劇情,並在故事中後段翻轉前面一致的調性。

另外值得一提的點是,本書閱讀起來的感覺很好。這源自於前面所說的故事調性的交錯,在第一棒的〈筷子大人〉給予讀者大量壓力後,下一篇〈珊瑚之骨〉則讓人感動落淚;接下來〈咒網之魚〉探究人性的惡意與最後的驚恐,再來〈鱷魚之夢〉則面對過去的錯誤並與之和解。驚人的是,在〈鱷魚之夢〉幾乎將故事中所有設定都收束後,〈亥豕魯魚〉居然還能突破新局,以奇幻喜劇的方式讓人耳目一新。

我不大確定這種故事交錯的調性是有意為之或無意達成,無論如何,這樣的安排相當不錯。如果想看這類接龍故事可以寫到多好看,我想《筷》這本書值得一試。

喜歡的話可以用以下連結在Readmoo購買:


2023年6月16日 星期五

愛禮elysee對筆(鋼筆 原子筆)

 


今天和女友逛二手店家(叫跳蚤屋,不過這類店家不少),竟然意外看到一對對筆。當我看到那說明書上有德文時就覺得這枝筆可能不簡單了,經店員同意後確認裡面的筆款是什麼,沒想到竟然是愛禮(elysee)的鋼筆。

愛禮是一間德國鋼筆廠,不過從圖片中的「西德製」應該就能知道這枝筆很有歷史了。愛禮現在已經停產很久了,而我竟然拿到庫存新對筆,雖然沒有盒子很可惜,但可以用極為便宜的二手價格購買到庫存的愛禮對筆,實在非常愉悅。

比較可惜的是,因為愛禮停產太久,加上二手店家其實也只有兩枝筆+說明書,所以要找這枝筆的資料並不容易。不過光是知道它是愛禮的對筆,對我來說就收穫滿滿。

這組對筆的組成是鋼筆及原子筆,兩者皆為黃銅材質。

鋼筆還內附吸墨器,筆尖粗細為EF,寫起來不難寫,但有點微刮,另外也有點彈性。由於筆身為全黃銅材質,所以重心有點偏後,要長期使用需要稍微注意一下。

原子筆的原廠筆芯已經乾了,不過看形狀應該是派克G2筆芯,採用旋轉出芯。我應該之後會買枝Uni SXR-600裝進去來使用。

雖然跟自己的用筆習慣有點微妙的不符合,不過老實說,這是我人生第一枝愛禮(雖然我以後大概也不會再買愛禮了),而且是用極便宜的價格入手,整體來說還是相當開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