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日 星期五

王家祥歷史小說《倒風內海》心得

《倒風內海》是作家王家祥最重要的小說之一,目前被著名導演魏德聖看上,有計劃想要拍成電影系列。這篇小說描述西拉雅人麻豆社的沙喃的一生,少年時的他見證了荷蘭人的大船來到倒風內海, 開啟歐洲大航海時代接觸到臺灣的序幕。他看著西拉雅人如何被荷蘭人逐漸征服,漢人如何逐漸移民、侵蝕、擠壓他們原有文化,而最後,那曾經看似永遠不會離開的荷蘭人政權以及底下偷雞摸狗的漢人政權,卻在最後一刻被鄭成功擊敗。而沒有辦法抵抗的西拉雅族,只能繼續朝更深山處逃走。

這整篇小說有讓我印象深刻的手法,也有讓我感到「乾你這樣寫真的OK嗎?」捏一把冷汗的片段,另外還有一種逆來順受的無奈,以下會細細說明。

先從手法的部份,《倒風內海》使用了許多西拉雅族的詞彙,尤其開頭以族語名詞講成主要語句,去描寫倒風內海中的自然環境、風土與氣候,雖然稍拉大了閱讀難度,卻也將我拉入四百年前由西拉亞族為主的台南時空——那時台南可還不叫做台南啊!

開頭讓我印象深刻的手法是,王家祥在寫這部份的節奏相當慢,他花費相當多篇幅寫景,而不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事實上,王家祥在他小說的許多片段都花費非常多時間寫景。每當這種寫景場景出現時,小說家藉由將每件事物擬人化——風、雨、霧、日、海,這些在王家祥筆下都是西拉雅人足敬畏的的自然,類似神明一般的存在——讓讀者投入主角所見的世界觀。那些在我們看來不過是自然現象的演變,在主角眼裡是祖靈與神明在保佑或作祟。

除此之外,讓我感受到某種復古感的手法,是在每一章開頭或結尾時,王家祥喜歡拉出歷史尺度,講說西元OOXX年時做了什麼事,這部份時常用第三人稱全脂視角來書寫,頗有種「說書」的感覺。當說書段落結束後,便變成以沙喃為主角的第三人稱書寫,這種拉大算是一種定錨,讓讀者知道現在的小說到了哪個時間點,但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當代寫小說的人其實已經不大常使用這種手法了……

雖然有上帝視角的部份,但這篇小說主要觀點基本上是男主角沙喃的。王家祥相當努力想要呈現當時西拉雅人的世界觀。然而,也因為選擇的是男性的觀點,所以在描述女性的片段有時不免會讓我稍微感到疑慮,尤其是其中描寫沙喃見到他一生所愛的的女性時,王家祥是描寫那女性的身材很好,長相美麗,這種描寫方式不免讓我心中某個地方警報隱隱作響:這樣寫會不會太物化女性?

另一個我覺得也有疑慮的是,到頭來,身為漢人的王家祥這樣去書寫原住民,會不會也是淪為一種東方主義式的描寫?換句話說,會不會他所書寫的,不過是身為漢人想像以前的原住民文化?老實說這是難回答的問題,《倒風內海》對於西拉雅足無疑是有正面影響的,這是一篇水準之上的歷史小說,又以西拉亞族為主角,足以使人正視該族存在,有可能有助於該族權益的促進與正名運動;但在作者並非西拉雅族的情況下,這樣寫不免可能會潛越。我的觀點比較偏向希望作者能多多嘗試,畢竟對整體文化有幫助的事情,如果真的做錯了,也能夠在修正後繼續做下去,但如果根本沒做,那什麼都改變不了。

接下來,想來談一下這篇小說與背後相關的歷史。王家祥巧妙地挑了一個時間點:從荷蘭的船隻第一次來到倒風內海,到鄭成功擊敗荷蘭人前來為止。終身魯蛇的主角見證了西拉雅族由盛轉衰的過程。這過程是無奈的。年輕的主角是獵手,但他隱隱感覺用鹿皮換鐵、換布的交易,讓資本主義逐漸侵蝕了部落。直到荷蘭人與麻豆社的西拉雅人不合,荷蘭人憑借槍砲與彈藥,直接摧毀部落,他與部落的人只能逃往深山,逆來順受。然而,在荷蘭人摧毀麻豆社的幾十年後(我沒記錯應該是二十年),有另外一名漢人摧毀了荷蘭人政權——鄭成功。

在小說中,荷蘭人代表某種西方的強權,然而小說呈現更多影響力的,無疑是漢人。劇情中關鍵人物之一的郭懷一,沙喃所愛的女子就是郭懷一之妻;而後來真正佔領這片土地的也是漢人鄭成功,蓋起南鯤鯓代天府的也是後來的漢人。沙喃接受現代文化,作為部落與荷蘭人的中間人、希望部落可以在外來侵蝕下維持和平時,穿的卻也是漢人的服裝。這些都是提示漢人的某種「侵蝕性」:即便漢人不那麼現代化,但憑藉著人數、退無可退下產生的暴勇以及鑽漏洞的能力,他們終究會統御、同化這片土地。這也隱隱呼應著20年後史書美提出的「華語語系」的論點之一:定居殖民主義。移民者憑藉著現代化武器以及人數的優勢,反客為主,在地生根,反而成為後來文化的主體。而《倒風內海》,正是書寫出這同化/漢化狂潮下,屬於原住民的悲歌。

在這篇小說裡,我們看到的是滿滿的無奈。主角原是優秀的獵人,但大勢已去,他的一生打從荷蘭人的船靠上倒風內海的那一刻開始,便已經不能為自己掌握。他先迷失了自己的文化,等找回自己的文化時,卻失去自己的土地。或許這也是這種具有想要反抗、控訴的歷史小說的最大無奈,主角做什麼都是莫可奈何的,因為歷史會殘忍地繼續前進,我們所期盼的一切奇蹟,在故事內都不會發生。

最後,想來說一下這篇小說裡重要的意象:鯨魚。這篇小說對海洋的態度是很神奇的,王家祥不斷希望台灣能重新記起自己的島嶼性格,所以使用了許多海洋、鯨魚的意象。然而,災禍是從海上來的,逃跑只能逃往山林。整篇小說看下來的感覺,和他序裡所寫的有微妙落差。縱然主角沙喃曾想過祖先是否也是從海上來的,為什麼到現在如此懼怕海洋呢?但最後這分懼怕反而有些道理在——畢竟如果不是海上來的其他人,他們也不會失去他們維生已久的部落啊!

海洋對作家而言是又愛又恨的存在……

文末,附上作家王家祥臉書,他現在正在積極救援流浪犬,老實說也頗缺乏資金。如果有心的人願意幫這位小說家,那可以順便斗內他一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