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3日 星期六

為什麼類型文學(尤其奇幻科幻)較難得到一般文學獎

會生出這篇文,是因為昨天晚上被某個投稿失敗的分身帳號罵後封鎖,我跟他講了半個小時為什麼類型文學不適合投稿文學獎,我覺得不能讓這半小時白白浪費,所以決定把幾個能回想的論點寫下來。

這位分身帳號的主要論點是,文學獎都只徵本土文學跟純文學,並不會選類型文學。當然,這論點對我而言相當荒謬,對我而言,並不是文學獎不挑類型文學,準確來說,是類型文學很難在文學獎這種規格中競爭。在這情況下,若能憑類型文學在文學獎出道,這人很有機會成為台灣幾十年來最強的類型文學作家。

林芳玫《解讀瓊瑤愛情王國》指出,類型是一種作者與讀者對文本詮釋的共識,這共識不一定先天存在,但會在作者與讀者的交流之中逐漸成形。在這裡舉個科幻圈熟知的例子,瑪麗雪萊《科學怪人》可說是如今公認的科幻小說始祖,但在當時,這部小說並不是被視為科幻小說,而是歌德恐怖,直到後來經過儒勒·凡爾納、HG威爾斯等作家的大量相關題材創作,才逐漸確立科幻小說這類型,我們也才以這類型的特徵,重新確立瑪麗雪萊在科幻小說的地位。

如今我們所指稱的類型小說,大多包含在奇幻、科幻、恐怖、推理、言情等類型中(至於輕小說,若只看題材,輕小說的題材大多數也可以包含在奇幻、科幻、推理或愛情等類型中)。這些類型大多已經發展成熟,不僅早就有作者、讀者之間的文本詮釋共識,甚至也有許多創作者會故意翻轉這份共識,使其作品在類型中產生變化與新意,從而創作出與前人不同的風格。

我比較熟悉的是奇幻、科幻,而相對言情、推理或恐怖小說,奇幻和科幻小說確實更難得到文學獎。原因是因為言情、推理、恐怖大多還可以在現實脈絡中成立,而奇幻、科幻的類型成立條件,便是某種異於現實的世界觀。

先從一名遊戲劇本與輕小說作家「龍騎士07」(作品有暮蟬鳴泣時、海貓鳴泣時)對輕小說的談論講起:

https://www.ptt.cc/bbs/LightNovel/M.1270401964.A.C08.html

我想所謂輕小說的定義,不知能否能說是「需要具備某種DLL檔才能閱讀的作品」呢?

如同輕小說之「輕」字所示,是省略了某些層面的情報,降低了情報量而寫成的作品。

以此也讓讀者的負擔得以減輕。

於是,世界觀等等的情報藉由DLL檔來共有,透過過去已經入手的DLL檔,而不需再次讀解世界觀,而能直接進入故事的世界中。

龍騎士07使用dll檔的比喻,事實上就是類型文學中所謂「文本詮釋的共識」,然而他也指出,類型文學中,這種文本詮釋的共識,僅限作者與該類型的讀者之間。若讀者不熟悉該類型的文本詮釋共識,那麼他再怎麼學識淵博,對文本的詮釋也會與「圈內人」天差地遠。

這是類型文學,尤其是奇科幻小說投稿文學獎的第一個困境,文學獎的評審絕大多數並非類型讀者,換句話說,在他們不是圈內人的情況下,他們很難正確解讀文本,自然也很難看出文本的價值。

而使這困境加劇的則是文學獎的字數限制。目前縣市文學獎與林榮三等全國文學獎的小說徵獎規格中,大多徵獎規格是8000-12000字左右。如果你想寫類型小說來投稿,而熟知評審並沒有多少「類型文學的共識」,那麼你就是必須用一些段落來處理設定上的問題,建立與評審在文本詮釋上的共識,而這樣處理設定的段落又要多少字?一千?兩千?

那換句話說,類型文學創作者就必須要在比其他創作者少一、兩千字能用的情況下來跑劇情。事實上,英雄之旅的劇情以及這種劇情結構使讀者受到的感動與啟發才是這種奇幻、科幻小說強大的地方,字數已經夠少了還必須減少自己能跑劇情的字數,這使得奇、科幻投稿文學獎的難度再次增高。

但難道都沒什麼方式可以用奇科幻小說來投稿文學獎嗎?倒也不是這樣,但這就變成在設定上,奇、科幻的設定必須很仰賴現實,透過對現實、大家熟知的信仰或傳說產生細微的偏差,使某種奇特的場景成為可能,使評審得以想像人如何從現實進入那樣的奇幻場景,面對怎樣的處境,角色怎麼反應。但要處理到這種程度,需要對現實脈絡的把握,對各種文化的熟悉,足夠的發想能力。

所以說到底,是文學獎歧視類型文學嗎?我個人比較偏向認為這是「主場」的不同,類型文學面對的是廣大的讀者群中,屬於自己類型的讀者。而且說真的,如果真有創作者具有前一段所述的各種能力,那這創作者還有不紅的道理?

文學獎本來就有其侷限,想得獎就要摸清楚其中的侷限,去做自己能做到的突破。只是喊著文學獎歧視大眾文學、類型創作,這對整個環境不會有任何影響,用作品來說話,才是創作者的硬道理啊。

2021年1月2日 星期六

宜蘭的文學據點的一點思考,並回應Podcast「陪隧小姐」ep19宜週大事

(原podcast可聽SoundOn,google podcast或spotify等也都可以聽到)


「陪隧小姐」是宜蘭縣前縣議員薛呈懿錄製的podcast,作為宜蘭人,我自然是常常在聽,而在ep19這一集,薛呈懿提到百果樹紅磚屋熄燈的事情,作為某種程度上的文學圈內人,想對這件事做點回應。

百果樹紅磚屋是著名小說家黃春明承租、推廣藝文活動的場地,於2020年12月31日熄燈。這當然是可惜的一件事,不過我覺得讓黃春明老師好好專心從事他想從事的創作,並不是這麼差的一個選擇。百果樹紅磚屋的活動取向和文學有點微妙的差異,當然都是在文藝活動的範圍內,黃春明老師也樂於當許多宜蘭藝文團體的顧問,照顧後進,這些都是不可否認的,不過黃春明老師畢竟是老了,他很適合作顧問的角色,不過還是可以試著讓更年輕、對推廣文學有興趣的人來接手試看看。

雖然目前居住在新竹趕碩論,不過作為宜蘭人的寫作者,我還是多少有在關注宜蘭的文學圈,就宜蘭重要的文學據點而言,位於百果樹紅磚屋對面的舊書櫃其實我覺得效益更大。舊書櫃是一間二手書店,莊家泓老闆選書相當不錯,提供的咖啡、飲料、點心也與在地農產品合作甚多,同時舉辦的文學活動也相當豐富。我之前有參與過宜蘭在地詩社「歪仔歪詩社」相關活動,他們每半年會出一本歪仔歪詩刊,也時常選舊書櫃作為詩刊發表時的場地;同時外縣市的詩人、小說家要在宜蘭開新書發表會時,舊書櫃也是很常見的選擇之一。而且其實因為百果樹紅磚屋跟舊書櫃實在太近,若黃春明老師願意去其他地方開展不同性質的據點,也未嘗不是好事一件。


舊書櫃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yilanbooks/

歪仔歪詩社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WaiZiWai/


在這之外的宜蘭文學據點中,頭城的李榮春文學館與頭城在地結合相當好,李榮春是頭城小說家,在五、六零年代時孤伶伶地創作了三百萬字的小說,《祖國與同胞》獲得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的獎金。1994年過世後,其姪子李鏡明醫師不斷推廣其文學創作,也讓李榮春筆下的頭城與頭城老街互相呼應,使頭城除了海水浴場、烏石港及搶孤外,也多了幾分人文氣息。如今李鏡明醫師已經過世,這樣的熱情與推廣該如何繼續下去,頗讓人有點憂心(但頭城文史工作者眾多,我想會有人接手的)。


李榮春文學館:https://www.facebook.com/leerongchun


另外一個比百果樹紅磚屋更讓我在意的,則是官方文學機構,也就是宜蘭文學館的規劃。我本來就認為百果樹紅磚屋若僅仰賴黃春明,本來遲早就會結束,任何一個僅仰賴一人的活動或團體皆是如此,在這角度下,官方機構推廣文學更顯重要。

今年國立台灣文學館推出「文學力——書寫LÁN台灣」(LÁN是咱的台語羅馬字)特展,頗受好評;相對而言,宜蘭文學館雖然冠以宜蘭之名,但我幾年前去的時候,宜蘭文學館對宜蘭在地的文學脈絡及介紹並沒有很好,反而流於某種日式建築保留及文創餐廳,介紹的歷史也以在地歷史為主,對文學觸及不多(而且在地歷史介紹其實也不多),大家去那裡也不是因為這些在地文史的展覽規劃,而是因為金城武「世界越快,心則慢」的廣告,實在有點可惜。

宜蘭有許多偉大與厲害的文學者,早期如蔣渭水,戰後如李榮春,近年去世者如李潼、羅葉,還活著且精力旺盛的前輩如黃春明、黃智溶及零雨,青年後進如連明偉、曹尼、吳敏顯……讓冠以「宜蘭文學」之名的館舍,凸顯在地文史脈絡,呈現這樣的文學系譜的吸引人之處,甚至是以駐館作家之類的方式,替宜蘭文學圈注入活水,而不是單純看起來美美的日式宿舍,我想是黃春明結束百果樹紅磚屋之際,思考體制如何能有助於文學推廣的另一角度。

PS:

蔣渭水:宜蘭人,日本時代醫師,以臺灣文化協會的社運者身份著名,著有〈臨床講義〉。其弟蔣渭川亦是日本時代重要的社運者及戰後重要的政治人物。

李榮春:頭城人,曾與鍾肇政、鍾理和等人組成「文友通訊」,為戰後本省籍小說家第一個文學團體,其《祖國與同胞》獲得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的獎金,但他將獎金都用於出版自己的得獎著作,工作以打零工為主,專注於寫作,一生窮困,書寫近三百萬字,記錄頭城與自己家族的種種。

李潼:出生於花蓮,後定居於羅東,兒童文學家與作詞家,《少年噶瑪蘭》可說是其代表作。

羅葉:本名羅元輔,出生於花蓮,後定居於冬山參與慈心華德福教育,戒嚴時代曾參與學運並創作詩作,亦有小說著作,其詩作〈我願是妳的風景〉曾被蔡英文用於2016年競選歌曲。

黃春明:羅東人,著名鄉土小說家,在寫實的筆法中透露出現實的痛苦與諷刺,以〈看海的故事〉、〈兒子的大玩偶〉、〈蘋果的滋味〉等小說著名(並且被改編成電影,為新浪潮時期代表電影之一),之後以兒童文學、兒童劇為主,「歪仔歪詩社」顧問。

黃智溶:宜蘭人,詩人,早期以充滿嘗試的電腦詩著名,並有散文創作,目前為宜蘭地方詩社「歪仔歪詩社」社長。

零雨:台北人,後任教於宜蘭大學,詩人,「歪仔歪詩社」顧問,擅長以淡然冷靜的筆法寫出人情緒的特異時刻,曾獲年度詩獎與年度詩人等,〈頭城——悼F〉是筆者非常喜歡的詩之一。

連明偉:頭城人,小說家,由於服替代役時在菲律賓當教育替代役,之後於加拿大、美國打工,其小說視野廣泛,東南亞、西方乃至魔幻的頭城鄉野都是其撰寫對象,《青蚨子》曾獲金鼎獎文學圖書獎、臺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Openbook年度好書中文創作類等。

曹尼:宜蘭人,詩人,「歪仔歪詩社」成員,其詩集《小遷徙》獲第四屆周夢蝶詩獎首獎,其語言冷靜中帶著趣味,頗耐閱讀。

吳敏顯:宜蘭小說家,亦撰寫散文,以宜蘭在地歷史傳說為小說題材,《三角潭的水鬼》、《坐罐仔的人》可謂代表。

宜蘭厲害的作家很多,這名單僅為我隨意列出的,若有疏漏請多包涵,並歡迎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