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8日 星期三

鹿野忠雄《山、雲與番人》簡易心得

若對日本時代的一些登山者與人類學家熟悉,會知道有不少強者曾親自征服高山,與原住民交流,並且將這些山林見聞寫成書籍。鹿野忠雄就是其中之一。
 
鹿野忠雄本人可說是博物方面的全才,對生物物種的分辨、採集、記錄及人類學相關的調查都頗有所成,更可怕的是,這樣的天才完全是出自於他的興趣,他高中時就已經在爬台灣高山,爬到差點被退學,但也因為他開闢各種登山路線,採集各種新物種,讓台灣山林史上多了一名拓荒者。
 

鹿野忠雄所在的日本時代與當今是差異很大的,這樣的差異一方面來自於清朝時代對山林領域的不瞭解(清政府也不希望大家太過開墾深山,而且原住民會對抗,直到日本用武力與現代化體制逼他們服從為只),另一方面日本時代的山林與原住民政策,與當今差異頗大。透過鹿野忠雄的文字,我們可以看出日本基本上是劃定區域讓原住民在其中活動的,當時的原住民也還在過著打獵、種小米的傳統生活為主,這點在戰後實在改變很多,到當今更是改變更多。
 
鹿野忠雄這本《山、雲與番人》主要描寫的是他爬玉山及周遭大山的經歷,在這些山路中,時常會有日本人所開的駐在所,這是日本以現代化方式管制原住民的方式,駐在所有電話,讓通訊不好的山林還能與山下或其他駐在所聯繫……不過台灣現在連玉山都有4G了……
 
鹿野忠雄主要是以日本的、科學的知識爬山,他的登山不只是試圖在1920-30年代試圖尋找能首登的山,更是不斷收集資料、生物標本等,以及補足當時地圖的不足;然而,他也融入山林文化,雖然與駐在所的日人員警會用日語講話,但面對布農或泰雅族,他也是可以用族語做簡單的溝通,這些都是一名十幾二十歲的少年所幹的事情,以他的年紀來檢視他所做的事情,更覺得這人在那時代根本是怪物,或者說,他在任何時代都會是傳說。
 
鹿野忠雄善於分辨生物,也有相當地理知識,加上他實際的踏查經驗,讓此書筆下的山景總能以一種奇妙的精準方式再現,他會透過描述該地的生物種類、顏色、地形、岩層變化、天氣,將那個時空還原,而那些無法精確還原的地方,他也會承認語言的極限,讓我們自行去想像那樣的空景。但這樣看似質樸的描述,卻因為其細節之多,而成就強大的文字,我只能說,沒有真正去爬過這些山、踏查過的人,是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文字的。
 
他對山林的狂熱、對原住民的友善,讓他即便在日人與原住民關係緊張的年代,也敢私自闖入山林踏走。我曾和一名學長聊到這本書,學長也善於登山,他說鹿野忠雄當年走的路線非常狂,換句話說,就是難以攀登,這點我們完全可以從他的文字中感受出來XD
 
翻譯這本書的叫做楊南郡,這人我其實是看到這本書才認識的,不過他已經去世惹QQ
 
楊南郡在序中提到,他以前讀到鹿野忠雄這本書後覺得這本書太棒,一定要讓更多人讀到,問題是戰前日文這道門檻對一般人來說太困難了,當楊南郡本人幾乎自己都爬過鹿野忠雄所到過的地方、也和原住民交流過後,他終於翻譯了這本書,並且在書中有相當多他所拍攝的、他的友人所拍攝、或鹿野忠雄拍攝的山林之景,讓我們得以想像鹿野忠雄當時看到的景象。說真的,如果不是因為楊南郡先生本身也是個登山和原住民相關議題的傳奇,也沒辦法翻譯這本書還做這麼好的補充資料吧。
 
而且最厲害的是他連鹿野忠雄當時攀登的地形圖及路線都畫出來了……
 
話說整本書讓我最印象深刻的反而不是鹿野忠雄寫的山林美景,而是埔里。之前有去埔里找朋友玩,但鹿野忠雄描述的1930年代的埔里,是漢人、原住民混合的熱鬧所在,是前往更深山的休息站與入口,這樣的描述和我去當地的感覺不大一樣,古今對照,感覺更有意思。
 
這本書在最後整理了鹿野忠雄的年表,說實在,這才是整本書最讓我難過的地方,看著他還不到40歲就消失於這世界上,再也無法回到他所愛的台灣山林,或者日本的故鄉,也沒辦法再發揮熱誠做生物、地理或人類學的研究,覺得很難過,戰爭就這樣摧毀了一個傑出的學者……



隨文附上《山、雲與番人》的電子書購買連結,說真的這年代能買電子書真的有夠方便……
https://readmoo.com/book/210070050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