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2日 星期二

我看見你沉默躺在不遠的前方


〈我看見你沉默躺在不遠的前方〉

——悼J

我才知道
你原來是病的
倖存者,帶著傲氣
沒有什麼作用力
讓你更靠近誰
(你的伴侶、親人,還有
 朋友)
這世界有些運作方式
並無法被理解與敘述
比如你的死或可以
幫助你的人與方法
我記得你好好的
過去,有寫過
一些歌與小說
我們因此認識
即使我知道文學
不曾真正拯救過人
那些名字
對我來說,曾經
只是名字
我記得你的唱腔
爆發與嘶吼
但從來我沒看見
我們都沒看見
你的作品與表演
是用傷換來的
你的傲氣讓我們忘記
活下去得與傷共存
如今我們看得到了
但看得到的意義隨著
你回不來了
我沒有精確的語言
寫一首有比喻的詩
悼念你
或許這樣的語言
並不存在
在真實的哀痛面前
所有比喻都太過粗糙

2018年5月13日 星期日

渴死者——致施明正

致施明正先生:

第一次讀完你的〈渴死者〉時,我感到相當震撼,因為我知道一件極其類似的自殺案件。

監獄的替代役是三明治內餡般的存在,我們位階在正職以下,在那些收容人以上。還在熟悉獄中的生態時,收容人可以用各種「說法」讓你對他們的警戒放鬆一些,然後你就被正職管理人罵;而正職管理人也常利用自身權威,讓我們做其實應當是他們業務的事情,比如筆錄或者單獨看守收容人做事。那些理論上來說都是不行的,但實際上總是另外一回事。

在這之中,你會漸漸摸清楚這裡運作的規則,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事實上,在這裡存活的最好方法很簡單:不去多做任何事情。別人交辦什麼就做好,多做一些事情都可能導致你莫名其妙被罵、受懲罰。

你會在這樣的生活中體認到國家機器的存在,而自己成為機械運作的齒輪,不要去想多餘的事情,多想而不能做只會更磨損自己,慢慢變成行屍走肉般的存在,只有最膚淺的笑話與性可以滿足自身。

連我們的生活都是如此,那被管制更嚴格的收容人的生活只有更糟。現代收容人的生活是比以前好很多的,以前連菸都不能抽(當然,那些不知道怎麼進去的菸是另一回事),現在至少能限制一天十根,也能買些小說,甚至是電池驅動的電器,如MP3或Gameboy等消磨時間。即使如此,在你懼怕不小心觸犯禁忌而從此列入黑名單,因此控制自我思想、行動的狀態下,生活沒什麼樂趣,就像軍中的數饅頭度日。只是,從軍是身為男性的原罪,且還有假日能稍微喘口氣;而入獄是因為犯罪,且沒有假日。

那一次自殺案件我並沒有目擊,純粹只是聽別人轉述:在午休時間時,一名獨居房的雜役進入一間輔導室或書房,反鎖,等其他人發現他不見了,以及鎖上的房間時,破門而入,只見他用衣物將自己上吊在門把上。

於是當我讀到:「聽說,他的死法,非常離奇,他在癩痢頭起床外出洗臉刷牙時,脫掉沒褲帶的藍色囚褲,用褲管套在脖子上,結在常人肚臍那麼高的鐵門把手中,如蹲如坐,雙腿伸直,屁股離地幾寸,執著而堅毅地把自己吊死。」我不禁心跳加速,那是一種預言,還是殘酷的側寫?

原來四十年前,這樣的自殺便一直存在。

我始終覺得,只要人們在那種狀態下活著,總是有些人會被磨損到逼向死亡。而你絕食而死這件事,不只是要聲援你弟施明德,那五年的監獄生活對你的生命磨損太多了。在那之後,這座島嶼就是巨大的牢籠,你成為魔鬼、成為懦夫,但活著本身還在磨損你,你無從逃脫……。

--

這篇原本是投稿三年前的時報文學獎書簡組的,後來沒上。今天好奇去搜尋一下,發現這篇當年竟然有進決選,只是最後並沒得到青睞。

既然也已經無處投稿了,就給這份稿件自由吧,就把它貼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