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對故鄉溫柔的情書:張文環〈閹雞〉簡易心得

直到現在,我才漸漸能瞭解張文環的〈閹雞〉在講什麼。
 
張文環是嘉義梅山人,戰前活躍於臺灣文壇,創辦《臺灣文學》雜誌,和當時西川滿主持的《文藝臺灣》成為戰時臺灣文壇的兩大派別。相較於《文藝臺灣》的官方立場,《臺灣文學》更偏向臺灣本島人(與部分喜愛臺灣本土文化的在台日人)的立場,這也呈現在發表的作品上,《臺灣文學》發表的作品以書寫臺灣鄉土為主。
 
〈閹雞〉是張文環一篇中篇小說,基本上是講一名婦女月里如何從一名服從傳統封建家庭的女性,在面臨許多災變後,慢慢變成一名獨立自主的女性,如何追求自己真正的愛情,即使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張文環在寫這篇小說時正值二戰最激烈的時候,當皇民化運動劇烈展開時,藝文界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除了附和政府政策的皇民文學的產生,總督府也施壓更多力道對出版品做審查,不要說對總督府的抨擊了,就連你的作品只是「對戰事無益」都可以被禁(當時以書寫臺灣本土的《臺灣文學》就曾經因此被禁一期)。當日本當局在各種文化、經濟、宗教方式都全面要臺灣人成為一個日本人之際,為什麼張文環反而開始著眼於舊時代的臺灣,書寫屬於那個時代的陋俗,女性自覺等在192、30年代已經被前輩書寫無數次的題材呢?
 
我後來才知道,那是在地意識在作祟。是一種「我是居住在臺灣這片土地上的人」的意識,讓他在這樣的時局之下,不斷審視過去,重新觀看自己的故鄉,想要藉由書寫重建過去的年代,細節越多越好,哪怕拖延了節奏,因為如果今天不寫,之後的人就會忘了,當大家都覺得自己是日本人時,誰還會記得臺灣曾經有那樣的風貌?
 
在地意識是什麼?那是別人問你是哪裡人時,你能回答自己是哪裡人,但又不只如此。當你回答自己是「臺灣人」後,當別人問你「臺灣哪邊好吃、好玩、好逛?」你除了刻板印象(那些給「觀光客」逛的地方),還有一個自己的私人清單,能夠帶著他們到某間小巷子內的小吃店大啖某個特定的品項,能夠帶他們到芒草花海,或海邊一處寂靜的石洞,或強風來襲時能看到稻浪景觀之處……或當特定的時節到來,能帶他們到特定的廟宇或教堂和大家同樂。甚至可以更細緻一點,你總是能知道從你家到市區可以鑽哪些小巷過去,走哪些路線可以逛更多景點……那一個個只有在地人才會知道的生活細節,在你的腦海裡構成了一幅地圖,而當你發現你去其他地方都會和那地圖疊合比較時,那就是你的在地意識了。
 
我不會說張文環的閹雞是上乘的作品,他中間的節奏實在是太過緩慢、能影響劇情的細節實在不那麼多(那龐雜的家族史書寫,純粹以小說技巧來看,是可以簡化不少的),但我現在漸漸有辦法用另外一種角度重新審視這則作品。
 
他這樣的書寫還是有他的理由,除了抵抗官方的文化殖民政策,那篇小說更是一則對故鄉溫柔的情書、對過去時代的重建。

2015年11月7日 星期六

〈加農特洛夫〉

〈加農特洛夫〉

加農特洛夫
我想成為像你這樣
永恆的存在
海拉爾王國曾經漂浮在空中
掉地、覆海
成為風中的傳說
你依舊站在那裡

我想成為像你這樣
直視自身的存在
盜賊之王
你欲望著整個世界
所有的雲絲、每一粒沙
及每一滴海水
你直視自身的存在
而有了力量

你非得強大不可
所有的詛咒
在你的前世便已開始
永世不得脫離輪迴的
勇者與女神之魂
你很清楚
只要慾望重新展開
你就會站到命運的終點
終究會有個穿著綠帽綠衣
右手持盾
左手握命運之劍的少年
到達你所在的黑暗聖堂
你會被擊敗,再次沉眠
等待下次醒來的時刻

加農特洛夫
我想和你一樣
明知多走一步就會啟動命運的齒
還是毫不猶豫地踏上
為了抵抗命運
不斷強大自己
即使最後失敗
那必定也是偉大的失敗

我想和你一樣
有勇氣詛咒恨的人一生一世
像你一樣
成為永恆的存在
日出、日落,恆常呼吸
等待捲土重來
無論世界的樣貌有何改變
你總會站在命運的終點
等待下一次勇者的到來

 ※註一:加農特洛夫(Ganondorf)為著名遊戲《薩爾達傳說》(The Legend of Zelda)系列裡出現過數次的角色,時間軸上初次登場(薩爾達傳說:時之笛)時的身份為盜賊族蓋爾特族的王,最終型態是巨大的魔物野豬型態,稱作加農(Ganon),為系列作中出現數次的最終反派。

※註二:薩爾達傳說的主角官方通稱林克(遊戲內可由玩家自行命名,若無輸入名字則變成Link),雖名字一樣,但由於各作時間點不同,可相差到數百年,每作的林克大多是不同人,不過裝扮都是綠衣綠帽的劍士,除了幾作為了體感操作而鏡像為右撇子之外,設定上皆是左撇子劍士。薩爾達是海拉爾王國的公主或女王,不是主角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