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9日 星期日

黑貓非貓?黑人非人?

今天在網路上看到一個笑話:
--
貓怎麼叫
「meow」
那黑貓呢
「heyyo what's up meow」
--
如果說這笑話真的有笑點,其笑點在於將「黑」與「黑人」(尤其是美國的黑人)做連結,使用黑人的口語來詮釋貓的叫聲。當然這裡面有刻板印象,但我原本以為這無傷大雅,畢竟美國黑人的確有一套屬於他們的英語,但引用這種英語會傷害到黑人嗎?我一下子想不到。
 
直到看到有人對此相當反感,我才好奇而重新思索其他案例,然後想到之前讀論文時有讀過這麼一段:
 
「L. Bloomfiled說:『奴隸等處於劣勢的話語者無法模仿處於優勢的歐洲人語言而使用拙劣的歐洲語,歐洲人聽到他們的語法,認為他們沒有講自己語言(歐洲語)的能力,所以對他們使用兒語。聽著兒語的奴隸誤以為殖民者所說的兒語就是正確的歐洲語而繼續模仿,如此產生與原來歐洲語相當有差別的、簡略的語言。換言之,當兩者無法使用各自的母語溝通,且以上下的權力關係接觸時,兩者會互相將上者的語言不正確地、簡略地使用。』」
 
(改寫自鳳氣至純平《中山侑研究──分析它的「灣生」身份及其文化活動》,由於作者是日本人寫中文,其中文較難閱讀,故經潤飾後發上來)
 
引用這麼長一段,其實只是要說,這種語言事實上就是一種殖民的痕跡,權力有在裡面運作。除了美國黑人,鳳氣至純平在他文中舉的例子更好玩,是日本時代的台灣人與日本人對話,以下是同論文中,鳳氣至引用《台灣地方行政》中買菜日人與菜飯台人的對話(以片假名標示),以及鳳氣至的翻譯:
 
--
日:「リーヤ、コレ幾ライルカ」(你仔(註),這是多少錢?)
台:「コレ、一斤十五錢アル」(這,一斤十五錢)
日:「タカイタカイアルネ、マケルヨコシイネ」(很貴很貴呢,你要打折好)
台:「オツサン、タカイネイヨ、ドコモ十五錢アルヨ、アネタ、ワタシ、ホーユーアル、ヤスイアルヨ」(太太,不貴呢,每家店都是十五錢,你,我,是朋友,很便宜呢)
日:「ウソ言ヒナサイ、ドコノ野菜屋モ、モツドヤスイアルヨ。モー、リーノハカハナイヨ、外ノリーヤノヲ買フヨ」(不要騙我,每家蔬菜店都更便宜呢。那就不要買你仔的,要買別的你仔的。)
台:「ホー、ホー、ヨロシイ、ヨロシイ、マケルアルヨ。イクラ買フアルカ」(好、好、好、好,要打折啦。要買多少呢?)
(註:你仔,日文讀「Ri-ya」,是因為台語用「你」來稱人,稱呼物品時習慣以「仔」字結尾,日人因此將此二字混用,作為對台灣人的蔑稱)
(註二:老實說我看不大懂全部的對話,不過在可以理解的部份來說……為什麼要有這麼多語尾助詞)
--
 
鳳氣至分析這段對話在語尾用了許多「アル」、「ネ」、「ヤ」做結尾,而且很少日文助詞(我現在學日文助詞學到血尿啊QQ)。重複與兒語化便成為這種特殊日語的最大特色。神奇的是,戰後日人作品中出現的中國人也常常用アル做語尾(ex:《銀魂》中的神樂),這神奇的語尾到底是怎麼來的……
 
這一段理論不一定能完全解釋美國黑人的英語和主流英語的不同,但至少是個蠻有用的參考,指出美國黑人英語的獨特性來自於被殖民、作為奴隸的過往。同樣的,日文中對於中國人想像的語尾「阿魯」,或是原住民的「的啦」(更別說這個「的啦」還是某部軍教片創造出來的)其實都有權力運作在裡面。
 
不過,語言的形成和語言的使用終究是兩回事,就像拉丁文後來在各地演變出各地的母語,且各國以自己的語言為傲;或台灣的台語、客語其實各地也都有各地腔調。如果單單只是指涉語言本身,我倒不完全認為這是歧視。
 
今天這則網路笑話之所以會有爭議,大概是因為牽扯到黑人的刻板印象吧。人就是人、貓就是貓,特地標出「黑」這個屬性事實上是一種區分他者/非我族類的行為,讓「黑人」不是「人」。指出差異以後,要做的其實是減低上下位階的權力關係,但這則笑話卻只是嘲諷。這大概是這則笑話最有爭議的地方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