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5日 星期五

三星Samsung Tab S6 Lite 開箱

之前買了Tab A 8.0 with S-Pen後,沒過多久就看到三星要推出旗艦平板Tab S6的平價款,當時真有種花惹發的感覺,直到最近手邊有預算了,Tab S6 Lite也真的推出了,我決定去試用一下以後確認用起來的手感,然後就馬上發現「這就是我要的」,然後我就下訂買了XD

在五月底前買會贈送書本保護套(Book Cover),這是三星的原廠配件,可以讓比較粗的S-Pen有地方可以放,所以我才會儘早下訂,以免之後還要另買。






這一台平板支援兩種充電規格,分別是5V-1.55A & 9V-1.67A(15w),15W似乎是要使用三星的閃電快充才能開啟,不確定用QC或PD能不能開啟,還需要強者來補充。附上的充電器只支援最低的5V 1.55A,加上電池有7040mAH,所以充電速度其實頗慢……但相對而言這台續航也相當久



把書本保護套放到平板上的方法是磁吸,這平板做了很多磁吸結構,基本上只要對準相機放上去,保護套就會馬上吸附。要立起平板時,下方的兩個凹槽不只提供摩擦力,還用磁力吸住平板側面,讓平板呈現穩固的三角形。還有兩種角度可調。此外,就連附上的S-Pen也是用磁力吸附在保護套書脊。當然,S-Pen也可以吸附在平板側面。這部分網路有不少開箱影片有介紹了,就不多說了。







這一台S-Pen的功能基本上完全沒被閹割,除了藍芽操作沒辦法以外,其他功能可說齊全。當初Tab A 8.0 with S-Pen中,S-Pen最大的弱點有兩個,一是沒有懸浮翻譯,二是沒有內建程式可以直接在PDF上書寫,但在Tab S6 Lite中,這兩者都回來了!除了本來就可以在PDF上書寫(在開啟PDF時選擇app即可),把系統更新後,便會新增S-Pen功能。



整體而言,一台10.4吋螢幕的平板,搭配接近園柱狀的手寫筆,其手寫經驗實在是好太多,加上可以在PDF上書寫,滿足我對看文件的需要,可說這才是輕文書平板的完全體,只要搭配藍芽鍵盤就能做輕辦公或寫作,也能當作在使用筆電時用來查資料的額外平板,整體而言相當優秀。

而且磁吸式的書本保護套質感實在太好,沒有遮掩住平板側邊金屬的美麗,還能讓S-Pen有收納之處,再加上支援開闔喚醒螢幕的功能,若用完平板,把保護套蓋起來即可,需要時只要打開,搭配臉部解鎖或圖形,就能快速使用。

不過這台在使用上還有些不習慣的地方,最主要是這台的S-Pen並不是收納在機身中,而是用磁吸方式吸附在側面,所以如果站立使用時手一定會卡到,這點用起來就和Tab A 8.0 with S-Pen經驗不大一樣,Tab A用起來像是大隻一點的手機(老實說如果規格好一點的話我覺得很適合拿來取代手機,輕便又螢幕大),Tab S6 Lite用起來則是真正的平板,是具有大螢幕的文書工具,所以用法會不同,比較適合坐著時雙手握持使用。

Tab S6 Lite定位比較特殊,是一款有筆的輕旗艦平板,如果有文書需求(尤其是手寫),閱讀文件,多工,輕文書,對性能不到那麼注重,那麼Tab S6 Lite會是一款很適合的平板。

三星Samsung Tab A 8.0 with S-Pen wifi

這一台是去年(2019年)12月買的,就是型號P200那款。

簡單的拍一下圖片,其實網路上已經很多精美的開箱文了,這篇就不比實體開箱的部份了XD




之前就想買個平板,還去各個通訊行把玩各種平板,在猶豫了一兩個月後終於有了預算,最後就買了這台XD

以下說明預設用途及實際上手的使用心得。


基本上一開始想買這平板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可以用較大的螢幕看資料,二是可以隨時趕稿作為輕文書使用(外接藍牙鍵盤),另外隱藏條件是不想要中國品牌。
(老實說,這條件直接刪去了華為及聯想現在平板廠商真的沒幾間)
其實如果只是要這兩個目的的話,連最便宜的Tab A .0(沒有筆的那一款)也可以滿足
不過那一款我沒有考慮就是,一方面是解析度不高,二方面2G的Ram真的是太小……

之後想說既然都買平板了,就順便以平板來筆記,因此手寫筆也開始納入考慮之中,基本上連手寫筆也納入後,在預算有限又想買全新平板的情況下,我主要考慮兩款平板為:

iPad 2018 + Apple Pencil
Samsung Tab A 8.0 with s-pen

當然,我上述想做的事情,基本上這兩款平板全都能做到,無論是G Suite或Office365,其實都提供了跨平台的雲端文書編輯能力,Android平板的手寫生態雖然不如iOS豐富,但OneNote已經提供不錯的功能(只是同步較慢),但對我這Office365的Windows使用者而言,蘋果生態系真的沒有特別吸引我,OneNote使用上已經足夠。

在兩者都能勝任我需求的情況下,最後要比的其實是體驗,當然iPad的順暢度沒話說,但Samsung Tab A 8.0 with s-pen,其實順暢度和一般安卓手機差不多,這點讓我有點訝異,用起來體驗並不差,加上Android可以使用gcin輸入法大勝,這成了我最後選擇Samsung的原因


接下來是使用心得的部份。

這款平板最大的缺點,大概是充電速度真的慢,我Nokia8.1差不多兩小時可以充飽電,這款可能要4-5小時,不過平常如果只用了50%電力左右就充電,那當然就不需要充這麼久了。

其他部份來說,開App還是要一點時間(雖然手機也一樣啦),不過s-pen的體驗很好,使用OneNote基本上不大會誤觸,分割視窗或OneUI特有的彈出式視窗也都可以使用,此外三星內建的瀏覽器還能雙開,上下跑不同網頁,算是讓我長見識。

續航部份不差,當然還是要一天一充(如果用的少可以兩天一充),但充飽電後輕度使用(上網、滑PTT、FB等),用6-7小時應該不是問題。

有些app的手機板和平板版本不大一樣,Google注音輸入法排版和手機板有點差距,Office App功能表更多,OneNote的Sticky Note不見了,還好可以用Office app來瀏覽。

32G的內存看似小,不過在確定僅使用文書及輕度影音(youtube, spotify, netflix)的情況下,其實我把所有平常所需的app下載下來後,也才用了一半多一些的容量。只要不亂存東西是夠用的,但當然這也限制了平板的使用。

大體上而言是比我想像中更好的平板,挺能勝任我的目的,不過要說這款可以像iPad一樣戰好幾年我也不敢說,希望可以陪我久一點,安卓平板已經沒什麼選擇了,如果三星都放棄了,我可能之後直接用Surface了……

2020年4月22日 星期三

美到爆炸的太豪櫻花道鍵帽


前幾天太豪的臉書貼了一篇文,說太豪是台灣製造的鍵帽,品質保證,我留了一篇留言說我這裡有二十幾套,雖然最後統計起來只有19套,不過小編很溫馨,居然申請了一套櫻花道鍵帽給我。

櫻花道鍵帽是太豪最新的PBT透光鍵帽,雖然我現在沒有背光鍵盤,不過這套配色我很喜歡,而且既然是送的,何樂而不為呢?於是便感謝小編,而且今天就收到整套鍵帽了。

夭壽,美呆了……從包裝道鍵帽本身都可說是藝術品,第一次收到這種等級的鍵帽。先放實裝鍵盤照:




這套鍵帽從包裝開始就很美,用紙盒裝起來後,用寫著「櫻花道」的紙條固定上蓋。紙盒上還有雷射標籤。



鍵帽分四層用瓦楞紙固定,我覺得相當環保而且質感很好。



鍵帽的配色是從淡紫到粉紅,我最近覺得自己藍、黑鍵帽太多,顏色太鮮豔,想找點眼睛舒服的鍵帽顏色,這套實在來得剛好。此外這套鍵帽增補鍵也挺齊全的,無論是有108鍵(右上角多四顆功能鍵),或者是Size比較特殊的Ctrl、Alt、Win鍵與空白鍵(如雷蛇、海盜船、TT的鍵帽)也還算齊全,甚至還有1.75u shift和特殊的Home、End、PgUp、PgDn,可以搭配如Vortex Cypher 、Tab75,或Leopold FC980M等。


最後還有贈送鐵絲版拔鍵器及特殊的塑膠拔鍵器,以及鍵帽渲染圖本身


這一套是透光鍵帽,雖然我的鍵盤是B.Friend MK6s,除了CapsLock和Scroll Lock以外都不會發光,但整體裝起來還是挺不錯的。最後用CapsLock示範一下它有背光時透光的模樣


最後貼一下19套鍵帽展示,證明一下我真的買不少XD,拍謝臉書下載的圖片畫質有點差。
大多是ABS鍵帽,有盒裝、夾鍊袋以及Cubic鍵帽,還有兩盒是PTT雙色鍵帽。



講一下這套鍵帽的觸感和打感,這套觸感表面相當粗糙,對之前打習慣太豪Cubic鍵帽的我來說,手感有點奇妙,很像手上有沙,但又沒有。這種比較有摩擦力的觸感可以讓手指與鍵帽摩擦力增大,打字起來會更容易掌控。打感方面,這一套就是標準的PBT鍵帽,可以感受到比較密、比較厚實的鍵帽,搭配紅軸手感挺接近我手感上相當偏好的Ducky側刻,整體而言手感相當不錯。

這一套鍵帽從包裝到內容都相當用心,並且概念執行相當好,特殊的CapsLock、Scroll Lock、Shift等功能鍵的圖案都相當用心,原價1800元事實上我認為是物超所值(如果你知道GMK之類的鍵帽價格多少的話),如果大家喜歡這樣配色的鍵帽及PBT的手感,這套真的是值得收,台灣品質物超所值啊!

2020年4月18日 星期六

換新電腦囉!Acer SF514-54GT

最近意外獲得國藝會補助,加上自己手上的Asus輕薄筆電最近時常莫名其妙Lag,電池也莫名充不飽,在我原本電腦已經過保的情況下,與其花好幾千塊去維修,倒不如直接買一台新的筆電。我懷著這樣的想法前往新竹的NOVA,最後才終於挑了這台SF514-54GT。

我最後是在兩台電腦中猶豫,一台是MSI Modern 14,另一台便是我最後購買的這台SF514-54GT。如果以輕薄文書電腦的角度,Modern 14 10M絕對是近年來CP值最高的電腦之一,在1.2kg的重量下,有10代i5 CPU,16G RAM和1T SSD,定價還是30900,相形之下Acer暢銷的Swift系列簡直像是個笑話。

但如果是這樣,為什麼我還挑選Swift5呢?最主要還是他那超多用途的Thunderbolt 3 接頭,不只可以輸出影像,還可以用支援PD的行動電源替筆電充電。由於我手上有Asus Zenpower Pro PD,能夠用Type-C充電的筆電自然成為我的首選。相對而言,MSI的Modern 14很可惜不支援這功能,真正支援這功能的是價位更高的Prestige 14,但價格是Modern 14的1.5倍……

對我來說,買這台Swift 5主要有以下原因:

1. CPU買新不買舊,雖然10代i5其實速度上來說沒有比8代i5快多少,但技術日新月異,這台Swift5支援最新的Wifi-6。我永遠記得我拿著人生第二台筆電時,訝異自己連不到某間店的Wifi,原因就是那間店的wifi是802.11ac(5G Hz)。所以如果筆電可以支援比較新的Wifi或其他連線,那當然是買新的囉!

2. TB3接頭,上面已經講過就略過。

3. 指紋辨識,說時在Windows Hello實在是很好用的登入系統,無論是臉部辨識或指紋辨識都可以讓人快速登入系統的同時又能確保安全,只是現在正值疫情時節,大家都在戴口罩,所以比起臉部辨識,指紋辨識更吸引我。

4. 極輕:Swift 5重量不到一公斤,可說是輕量機的代表。我之前幫女友挑筆電時,對於1公斤與1.2公斤的筆電拿在手上的手感差異之大感到訝異,尤其考量我是常常帶著筆電趴趴走的人,這自然是我重點考慮之處。

不過這台Swift 5除了以上敘述的優點外,我在購買時還發現兩個亮眼之處,第一是超薄的邊框,使小小一台筆電的螢幕看起來更大,第二是發現螢幕開啟時,筆電底部會抬起,這種抬起設計被Asus稱為Ergolift,是可以增加底部散熱同時使打字角度更加舒服的設計,沒想到Swift5最新款居然也改為這種設計,讓我相當訝異……

很醜的筆電正面圖:


很難拍的底角


買回來後經過簡單設定,基本上這台電腦順暢度是不用說的,我平常用電腦的主要用途為Outlook收發、Office三寶及OneNote、傳Line及Telegram訊息、網頁逛臉書、Youtube,偶爾打個簡單的2D小遊戲。這台電腦的10代i5 CPU、8G Ram完全可以勝任,加上我也不是會下載一堆影片到電腦中的人,512G SSD對我來說也很夠用。整體而言,這台電腦頗能勝任我的需求。

筆電規格:


這台電腦有什麼缺點嗎?當然還是有的,大致上可以整理成以下三點:

1. 輕薄的代價是犧牲了擴充性,8G Ram之後會慢慢不足,同時512G SSD對資訊膨脹,影片、遊戲動輒4K而言或許小了點

2. 輕薄的另一代價是散熱,儘管這台筆電做了類似Ergolift的設計,但跟電競筆電的散熱比起來終究有差

3. 這台筆電的變壓器為什麼這麼大隻,這台筆電的供電也才65W啊……


希望這台電腦可以陪我久一些啊!


2020年2月28日 星期五

二二八 簡易Q&A

又到了每年最火爆的節日,二二八紀念日了。
雖然我真正關注二二八議題的時間並沒有很常,不過多少讀了點史料,也時常看到令人腦溢血的質疑與問題,所以想說整理一下一些對二二八的常見問答,做成簡單的Q&A,讓大家對二二八有基礎的瞭解。如果還有其他問題也歡迎留言,我會在我能力範圍內儘可能回答。


1.為什麼每次講二二八,都只講本省人受害,不講外省人受害者?外省人死多少人啊!

在二二八爆發的1947年,事實上在台灣的外省人很少(台灣外省人激增是國民黨1949撤退後的事情),且大多為公教人員及其眷屬。外省人受害時間大多是二二八事件初期,也就是最混亂的2/28到3/4左右,3/4後,由於各地仕紳與政府大多達成暫時性的和平狀態(各地出現二二八處委會),因此外省人死傷部分就比較少出現。

我印象中外省人死亡者不超過一百人,後來查到報導後,也差不多是這數字:「二二八當時,外省公務員被毆死38人、外省人死於政府31人、外省民眾被毆死8人、失蹤12人,受傷則為1387人」換句話說,各種死因加失蹤人數為89人。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1907280115.aspx

外省人受害者大多在二二八事件後,幾乎是幾個月內便得到政府的賠償,這也是後來為什麼在談論二二八賠償時比較少談論到外省受害者的主因,因為他們大多在1947年時便已經得到政府的一定撫卹。

順帶一題,現代學者即便用一些人口估算,估計出二二八死亡人數大約在
1304人至1512人之間(這還不包含如林茂生這般的失蹤者),這數字也遠大於外省人在二二八的死亡人數,而且這數字完全無法體現這些失蹤、死亡者家屬在二二八後長期被社會排擠的情形。如果將這些數字包含進去,就算一個家庭算4人,至少也是5-6000人的受害者,更別提這通常是低估的,1947年的家庭哪裡只會有四人……
論文來源:https://bit.ly/2rFQCsR


2. 為什麼現在還在講公開歷史真相?歷史真相不就早公開了嗎?

只要是稍微接觸過二二八的人,就會知道這之中還有許多疑雲。比如,保密局當初在全省各地布置許多線民,這些線民的真實身份是誰,在各地二二八處委會及其他團體中擔綱什麼角色?或者,二二八當中有許多失蹤的菁英(如林茂生、吳鴻麒、施江南……)這些失蹤的菁英往往是被不知名人士突然開車甚至路上逮捕後直接帶走的,很多人甚至連屍體都找不到。這些帶走他們的人是誰?是誰下達的指令?這些都是很大的疑雲。目前現有的檔案能解開部分線索,但還有更多隨著時代過去,只能找到多少是多少,還有更多可能根本找不到……


3.二二八裡不是有很多流氓參與,趁機搗亂嗎?

這可以連接到上一個問題提過的保密局線民。目前資料中有掌握到的保密局線民中,有個重要人士叫許德輝,他是台北地方流氓,並被保密局吸收作為線民。在台北成立二二八處委會後,許德輝擔任治安組長,卻暗地勾結地方流氓,胡亂毆打外省人、挑撥本外省人分離,甚至有綁架擄人勒贖的事情。而這情況並不只發生在台北,而是各地皆有,然而到底哪些是地方流氓所為,哪些又是被政府吸收的線民,由於保密局線民時常以化名傳遞公文,這部分相當難掌握。
所以,對,二二八有很多流氓參與,甚至有些人會說「哪是不公布真相,真的公布了你們能承受的了嗎?」事實上是,很多真相根本還在五里霧中,尚未公開。


4. 二二八裡面難道沒有台共嗎?怎麼不敢談呢?

二二八爆發時,台共人數不到百人,當時台共主力之一的蘇新曾自白說明台共當時的影響並不大。台共真正開始有影響力,是二二八結束後,許多青年對國民黨感到失望,進而決定參加台共,期望透過共產黨「再光復」台灣。然而,隨著國民黨撤退來台,美國第七艦隊守衛台海局勢,台共得不到中共的援助,加上組織鬆散,國民黨透過各種搜查、逼供,台共在1950年代結束前便幾乎都被判死或關入火燒島。
結論:他們對二二八真的沒什麼影響力……


5.政府該做的都做了,都已經道歉了,賠都賠了,你們還要政府怎樣?

很簡單啊,繼續調查上面說的真相,以及讓二二八時該負責任的人負起責任。這裡只舉一個例子,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在3/6那天下令軍隊到市區攻擊群聚市民,造成死傷慘重,結果彭孟緝後來卻是升官,最後領著退休俸到死亡,這對高雄二二八受難者情何以堪?而那些我們還無法查出的下令者也都要查出,讓他們負上應負的政治責任,這就是還能做的事情。

2020年1月8日 星期三

鹿野忠雄《山、雲與番人》簡易心得

若對日本時代的一些登山者與人類學家熟悉,會知道有不少強者曾親自征服高山,與原住民交流,並且將這些山林見聞寫成書籍。鹿野忠雄就是其中之一。
 
鹿野忠雄本人可說是博物方面的全才,對生物物種的分辨、採集、記錄及人類學相關的調查都頗有所成,更可怕的是,這樣的天才完全是出自於他的興趣,他高中時就已經在爬台灣高山,爬到差點被退學,但也因為他開闢各種登山路線,採集各種新物種,讓台灣山林史上多了一名拓荒者。
 

鹿野忠雄所在的日本時代與當今是差異很大的,這樣的差異一方面來自於清朝時代對山林領域的不瞭解(清政府也不希望大家太過開墾深山,而且原住民會對抗,直到日本用武力與現代化體制逼他們服從為只),另一方面日本時代的山林與原住民政策,與當今差異頗大。透過鹿野忠雄的文字,我們可以看出日本基本上是劃定區域讓原住民在其中活動的,當時的原住民也還在過著打獵、種小米的傳統生活為主,這點在戰後實在改變很多,到當今更是改變更多。
 
鹿野忠雄這本《山、雲與番人》主要描寫的是他爬玉山及周遭大山的經歷,在這些山路中,時常會有日本人所開的駐在所,這是日本以現代化方式管制原住民的方式,駐在所有電話,讓通訊不好的山林還能與山下或其他駐在所聯繫……不過台灣現在連玉山都有4G了……
 
鹿野忠雄主要是以日本的、科學的知識爬山,他的登山不只是試圖在1920-30年代試圖尋找能首登的山,更是不斷收集資料、生物標本等,以及補足當時地圖的不足;然而,他也融入山林文化,雖然與駐在所的日人員警會用日語講話,但面對布農或泰雅族,他也是可以用族語做簡單的溝通,這些都是一名十幾二十歲的少年所幹的事情,以他的年紀來檢視他所做的事情,更覺得這人在那時代根本是怪物,或者說,他在任何時代都會是傳說。
 
鹿野忠雄善於分辨生物,也有相當地理知識,加上他實際的踏查經驗,讓此書筆下的山景總能以一種奇妙的精準方式再現,他會透過描述該地的生物種類、顏色、地形、岩層變化、天氣,將那個時空還原,而那些無法精確還原的地方,他也會承認語言的極限,讓我們自行去想像那樣的空景。但這樣看似質樸的描述,卻因為其細節之多,而成就強大的文字,我只能說,沒有真正去爬過這些山、踏查過的人,是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文字的。
 
他對山林的狂熱、對原住民的友善,讓他即便在日人與原住民關係緊張的年代,也敢私自闖入山林踏走。我曾和一名學長聊到這本書,學長也善於登山,他說鹿野忠雄當年走的路線非常狂,換句話說,就是難以攀登,這點我們完全可以從他的文字中感受出來XD
 
翻譯這本書的叫做楊南郡,這人我其實是看到這本書才認識的,不過他已經去世惹QQ
 
楊南郡在序中提到,他以前讀到鹿野忠雄這本書後覺得這本書太棒,一定要讓更多人讀到,問題是戰前日文這道門檻對一般人來說太困難了,當楊南郡本人幾乎自己都爬過鹿野忠雄所到過的地方、也和原住民交流過後,他終於翻譯了這本書,並且在書中有相當多他所拍攝的、他的友人所拍攝、或鹿野忠雄拍攝的山林之景,讓我們得以想像鹿野忠雄當時看到的景象。說真的,如果不是因為楊南郡先生本身也是個登山和原住民相關議題的傳奇,也沒辦法翻譯這本書還做這麼好的補充資料吧。
 
而且最厲害的是他連鹿野忠雄當時攀登的地形圖及路線都畫出來了……
 
話說整本書讓我最印象深刻的反而不是鹿野忠雄寫的山林美景,而是埔里。之前有去埔里找朋友玩,但鹿野忠雄描述的1930年代的埔里,是漢人、原住民混合的熱鬧所在,是前往更深山的休息站與入口,這樣的描述和我去當地的感覺不大一樣,古今對照,感覺更有意思。
 
這本書在最後整理了鹿野忠雄的年表,說實在,這才是整本書最讓我難過的地方,看著他還不到40歲就消失於這世界上,再也無法回到他所愛的台灣山林,或者日本的故鄉,也沒辦法再發揮熱誠做生物、地理或人類學的研究,覺得很難過,戰爭就這樣摧毀了一個傑出的學者……



隨文附上《山、雲與番人》的電子書購買連結,說真的這年代能買電子書真的有夠方便……
https://readmoo.com/book/210070050000101

2019年12月21日 星期六

痛苦、累積、努力:《鬼滅之刃》心得 (有雷)


《鬼滅之刃》早已在社群媒體上洗版我許久,這部作品的好評之多,願意觀看的人之多元,遠超過我的想像。就在幾天前誤聽(?)了《鬼滅之刃》的OP被洗腦後,我想我終究還是要看這部作品的。不看還好,一看實在停不下來,就這樣花了三天把第一季完食,之後又把漫畫看完,這部作品真香……

就劇情結構而言,《鬼滅之刃》的結構看似與一般少年漫畫相似(這裡的一般是對照《火影》、《航海王》等之前最暢銷的漫畫之作),大致上就是主角遇到強大的反派,因為親情、友情、愛情等而撐過打擊,領悟到新招式,擊敗強大的反派,但其中還是有細緻的不同。這種不同之處在《鬼滅之刃》擅長使用痛苦。

鬼滅之刃使用痛苦的方式有很暴力、也有很細緻的。先就暴力的面向來說,這裡的暴力是指塑造角色方面,鬼滅之刃一開始的場景是直接讓主角的家人幾乎死光光,只剩妹妹禰豆子,這直接形成主角第一個執念:不能讓妹妹死;而富岡義勇與主角的對戰讓主角理解,要貫徹這執念,就必須要變強,讓妹妹從鬼變回人類,並且根絕這一切的源頭:無慘。發便當是很激烈的雙面刃,這也就是我說的「暴力」的原因,發不好讀者會幹意滿滿,發得好讀者會痛哭流涕,在這部作品中,目前發的便當大體上而言還沒有失敗的。

這裡先討論一下鬼滅的便當,分成過去與現在的。在殺鬼隊中的柱,每個人幾乎都身世悽慘,都被鬼屠殺過,有與主角一樣深刻的滅鬼執念。即便是家中少數沒被屠殺的煉獄,也都有至親死亡。為了更加活用至親死亡這點(?),鬼滅中死去的人幾乎都會不時顯靈,拯救迷惘的角色,引導其方向,引出其心中的善與純真,達成救贖的目的,這是親情便當另一搧動讀者情緒的作法。總之,透過便當與顯靈,作者直接用最激烈的親情牽扯讀者,這是這部作品煽情的最基本要素——但大致上來說很有效嗚嗚嗚嗚嗚嗚QQQQQQQQ(煉獄大哥才沒有輸!可是上弦三的煙火故事也好慘QQQQQQQ)

就痛苦細緻的刻畫部份而言,《鬼滅之刃》在戰鬥過程中,會有三種痛苦交乘描寫,讓人更能進入主角內心的處境:戰鬥本身的痛苦、打贏的痛苦、後續累積的痛苦。比如就打響凱的部份,可以看到主角上一戰的傷尚未復原,必須不斷提醒自己的長男身份以忍耐響凱攻擊時身上被召喚出的苦痛,這同時表現戰鬥本身的痛苦以及累積的痛苦;而鬼滅不同於其他作品的另一點是打完不是沒事,敵人往往還會做後續攻擊,比如箭頭鬼被砍頭後的最後反擊,逼主角不斷使出各種水之呼吸的招數來反應,或是主角打蜘蛛鬼累後,答應要去救伊之助卻無法動彈,戰鬥的結束並不是在打贏敵人之後,主角往往沒能力將事情完整收尾,這在後面會越來越明顯,卻也讓鬼滅之刃展現不同於其他少年漫畫以一對一為主的戰鬥,而是團戰為主的戰鬥方式,鬼滅之刃的鬼太強了,不大家一起上是贏不了的。

當然,這不表示其他少年漫沒刻畫過類似的場景,《獵人》複雜的戰鬥,《航海王》魯夫打贏CP9後卻疲勞到無法動彈,差點無法逃走,事實上也都有刻畫。但就刻畫痛苦的深刻程度而言,鬼滅使我更能進入主角的心思,作者確實花很多篇幅在刻畫這部份。

會累積的有苦痛,但也有努力與成長。鬼滅之刃另一點奇特之處在於擅長刻畫努力的累積。一般而言,少年漫畫會儘量避免去描寫修煉的片段,因為容易讓讀者覺得無聊。但鬼滅之刃不是如此,他會花篇幅刻畫主角一行人的努力,同時在修煉場景中增加作者自己的幽默,讓修煉過程不至於太沉悶;另一點是作者會用場景式修煉,比如不是單純的重訓,而是要進去某些場景,去閃躲、去鍛鍊一些技巧(如一開始在山中的避開陷阱與後續攀爬懸崖等,或是反射訓練時的你追我躲與潑茶),增加修煉場景的趣味。這些少年漫中難能可貴的修煉場景(而且主角不是天才,是一步步逼自己努力),讓主角變強這件事非常有說服力。主角不是完全沒開掛(火之神神樂本身就是一種外掛,儘管和其他少年漫主角的外掛相比實在超弱,而且會有戰鬥中就會出現的使用代價),但大體上我相信一般讀者都可以接受主角是合理地越來越強,而不是因為天才或什麼花惹發的因素。

整體而言,鬼滅在一般少年漫的要素上,加上一些一般少年漫少有的情感細緻刻畫與努力、痛苦的細節,讓它在情感方面對讀者相當有說服力。這部作品不是沒缺點(老實說每次都用親情梗及顯靈有點太重複),但看完後不難想像為什麼會成為近年來表現最好的漫畫之一,同時也很感謝幽浮社的動畫,那動畫的畫面之好,實在讓我覺得有幸生在這時代,看到這樣的畫面,是我們這一代的幸運……

題外話:老實說在這種有屬性的漫畫中,主角幾乎都是火屬性,一開始看到主角是水屬性時我想說真難得啊,雖然與主角從事炭業的設定有點矛盾(而且其實我挺希望主角可以使用斧頭而不是日輪刀的),但也算是新的創意,結果主角之後還是開始用火了XD 但有著水的柔和強大,與火的激烈攻擊,也算是少年漫中少見的雙屬性主角了。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八千子《地火明疑:少女撿骨師(01)》心得

感恩readmoo app,讓我今天可以邊開車邊把小說用聽的聽完,先說簡單印象,這是一本風格非常強烈的小說,結合民俗(撿骨儀式)、雜學、 推理的奇特小說,而且完全展現出作者身為沒有妹妹的人對妹妹的想法(?)

 以下以不爆雷為前提寫簡單心得,老實說由於我幾乎是用聽的把小說聽完,所以要寫詳細心得有點困難(汗)

對我這高中沉溺於輕小說的人而言,地火明疑在許多設定上都相當具有輕小說風味,比如廢柴男主角加兩位妹子女主角,以及透過大量對話推進劇情,刻畫角色方式以單一性格為主等。對一些人而言,這些都是無疑的小說缺點,不過對我而言,這反而是某種可以快速進入小說的開關。

我認為這本小說雖然人物刻畫不能說完全成功,但幾名單一性格人物配角都相當不錯,比如透過他人行動而逐漸襯托出過去似乎相當驚人的警察翁叔,搞笑的五十男,或者在後面作為關鍵人物之一、個性看開且沉穩的的某位「老先生的舊識」(這裡就不爆雷惹)
不過當然,這種性格拿來刻畫主角就讓主角有點太過呆板,無論是永遠都陷入自己心魔的主角,或者是毒舌的妹妹,幾乎大家都很少展現其他方面的性格,以輕小說而言這或許還不到缺點,但若能偶爾使主角們產生意料之外的反應,挖出角色更深層的矛盾,這篇小說絕對會更有可看性。

在劇情方面,大致上一開始開了兩條線,一條是主角家裡附近撿到了「烙有人印的大木板」為開端,另一條則是「老先生病逝後孫女堅稱復活」,以劇情上而言我覺得兩條線算是收得挺漂亮的,不過有些可惜的是有些漂亮的設定只能在對話或行文中小幅呈現,而難以給予一個詩意的場景(比如我很喜歡老先生的企業設定,在那瞬間,這篇輕小說有了與台灣近代史對話的可能,只可惜那樣精彩的設定僅僅一筆帶過),在設定或劇情架構上沒有太大問題,但在呈現手法或角度上或許還有斟酌空間,不過這或許是文史愛好者的碎碎念啦XD

這本小說的風格主要呈現在雜學及內心思考的呈現,作者透過知識淵博的妹妹與淺薄的主角哥哥的對話,探討許多哲學及宗教概念,讓這本書不只與傳統民俗有關(順帶一題,作者在劇情中後的撿骨場景,我覺得有做過相當功課,可以感受到實際撿骨時可能遇到的場景,不過我阿公當初直接火化所以我完全沒看過撿骨是長怎樣……),也藉由雜學那近乎逸散的峰迴路轉的探討產生另一番閱讀的樂趣。主角在各種思考中的邏輯運轉及心情書寫,也在在控制著故事的節奏。不過老實說,這種寫法有點雙面刃,因為概念與內心話過多,老實說會造成讀者可能覺得無聊雖然剛好有打中我這種什麼知識都喜歡摸一點的人

不過對我而言,主角的內心OS真的太多,在沒什麼變化的情況下讀到有點膩,作者可能有時需考慮,當描寫的事物重複的情況下,除非之後會有重要轉折,否則盡量以精簡為原則

在總結之前說一下最後一點,這本小說發生的故事地點及主角設定雖然看似輕小說,但其實與台灣現實頗有呼應,最扯的設定都放在最前面,只要可以接受這些設定,其他人物或台北地點的呈現其實我都有一定熟悉度,石碇、汐止等山區其實出過很多事情,比如鹿窟事件或各種礦災,之前曾想寫過相關資料,所以有看過一部份那裡的史料,這讓我對這故事在背景設定上的用心多肯定幾分

整體而言,這本小說是優缺點都明顯的小說,換句話說就是風格強烈,作者對知識的運用及背景的設定相當用心,在呈現上還差臨門一腳(光是差這臨門一腳的現在就讓我感覺精彩了,若能克服這一腳,之後的小說應該會更厲害吧),但做為台灣的輕小說,整體而言,這本真的是很優秀了,而且是能與台灣現況及歷史對話的那種優秀(如果你看過角川輕小說大賞最初幾年的作品,再對比這一本,大概就可以理解我後面說的對話是什麼意思),相當不簡單,期待作者下一本能帶來什麼新花樣

2019年4月27日 星期六

Asus Zenpower Pro PD + Lindy充電線

之前出國,剛好手機換成Nokia 8.1,原本使用的行動電源Asus Zenpower不知道為什麼快充孔沒辦法支援這支手機。既然如此,那行動電源也一起換。在經過一番抉擇後,最後便選了Zenpower Pro這款行動電源了。

Asus Zenpower Pro是一款電量大小為13600mAh的行動電源,電量不算最大,但要充飽一次手機還綽綽有餘。行動電源有兩個孔,一個是Type-C的,支援PD充放電;另一個是Type-A的,支援Apple 2.4A, QC 2.0等快充規格,詳細可以看狼大對此款行動電源的開箱

不過這款行動電源有個問題:充電很挑線。

我之前不知道這點,想說為什麼我拿Nokia 8.1附的原廠充電線充電,然後這款行動電源一直給我閃錯誤燈。後來去皇家俱樂部換過幾次,最後才發現當我把線換成原廠線,或更高級的線後,這問題大致上便不再發生。



必須要說皇家還是蠻有誠意的,包成這樣寄過來是沒有收取任何費用的,雖然這也是因為我第一款行動電源真的有問題……


包裝物本體,除了行動電源以外,還附了三種線:

  • Type-C to C
  • Type-C to A
  • Type-C to DC

第一條線是讓行動電源可以PD充放電的(PD充電需要兩端都是Type-C接口),第二條線就是讓一般充電頭可以對行動電源充電、或讓行動電源的Type-A孔拿來充電其他手機的。

最後一條比較好玩,Asus附上了兩個筆電頭,將筆電頭接上線後,將筆電頭端插入筆電,將Type-C端插入行動電源,就可以讓它為筆電充電。差不多可以充30-50%電力,延續兩三個小時的電力。在外面,有時這就是攸關專案生死的時刻啊!


Zenpower Pro PD拿來充電筆電的模樣,如果放大圖片可以看到筆電螢幕上電池的部分是顯示正在充電的。

我自己使用的手機是Nokia 8.1,這支手機我原本不知道支不支援PD充電,偏偏Zenpower Pro PD的Type-C孔只支援PD快充輸出,還好後來測試起來是可以支援的。
在使用時必須注意要先按一下電源,讓行動電源從充電模式變成放電模式,一會手機就會開始充電。有時可能會沒辦法替手機充電,那就把線拔開再插一次,再弄一下就好。
不過老實說我自己是寧願它做兩個Type-C孔,一個專門充電,一個專門放電啦,這樣比較方便……

就替行動電源充電方面,基本上拿Nokia原廠附的18W充電頭來充這行動電源完全沒問題(只要線材夠好),大約兩三小時可以從沒電充到飽。

在發熱方面,當它使用最高45W PD放電(替我的筆電充電)時,整個會變得相當燙,同時耗電速度相當快,可能半小時到一小時就會電力殆盡。如果是在這種燙手的情況下要替他充電,可能一下子會沒辦法充,放個幾分鐘讓它涼一點,就可以開始充電了。

--

至於之後是用什麼線呢?我原本買Innergie的,下次看有沒有機會開箱,最近幾天發現有另一個CP值很高的大廠線,就先來介紹。

Lindy是線材大廠,品質相當不錯(不過他到底是臺灣廠還是德國廠啊XD),針對充電與傳輸需求,他們也有推出一系列線材,我買的是Black系列與ANTHRA系列。

Black系列比較便宜,支援最高傳輸速度到10GBps(相對來說,一般價格和它接近的充電線只支援到USB 2.0的480MBps的速度,雖然一般手機Type-C接孔也只有USB 2.0速度),不過最大電流只到3A。有出C-C以及C-A版本。
C-C版本代號為36905-36907,分別對應0.5-1.5m的長度。
C-A版本代號為36915-36917,分別對應0.5-1.5m的長度。
我買了一條C-A 1m版本,用來充手機、行動電源等。

Anthra系列更貴,但裡面有E-Mark晶片,我不大確定這可以幹嘛,但應該可以對PD充電有更好的支援。更厲害的是這條線可以支援到最高5A輸出,意思就是PD輸出最高功率20V 5A它是支援的(雖然現在好像只有15" Macbook需要這麼大的功率?)。
它同樣也有C-C以及C-A版本,雖然我還真的不知道C-A版本要埋PD充電的E-Mark晶片幹嘛,PD充電不是只能C-C嗎XD
C-C版本代號為36900-36902,分別對應0.5-1.5m的長度。
C-A版本代號為36910-36912,分別對應0.5-1.5m的長度。
我是買C-C 1m版本,用來PD充電我的Nokia 8.1。

以下是線的開箱,左邊是Black Line,右邊是Anthra。




可以看到這線有夠粗勇,拿來跟Zenpower Pro PD附的線對照一下。
難怪用Lindy線可以充電衝這麼順……


使用這幾條線都可以正常PD快充,以及替行動電源充電。
在使用上最需要注意的地方,大概是不要太過凹折這兩條線。原廠網頁有標明「最小彎曲半徑:48mm」,感覺是不應該太過凹折。

老實說我自己是對這兩條線評價很高,除了可以支援快充以外,更重要的是沒有犧牲傳輸速度(一般手機大廠的原廠線只支援USB 2.0的傳輸速度,這條支援到USB 3.1),而且價格也沒有比手機大廠原廠線或電源大廠(Anker或Innergie等)的線貴,甚至更便宜。如果之後有需要快速傳輸資料的場合,這些線都是相當實用的。

2019年4月19日 星期五

讀葉青《下輩子更加決定》、《雨水直接打進眼睛》

《下輩子更加決定》事實上是相當雜亂的一本詩集,也能看出葉青半途出家的事實。

整本詩集勉強有依照嘗試的技巧依序排列,但可以看出這些詩並不是以「一本詩集」的考量下去寫的。詩的長度不一,有些是漫長的組詩,並且毫無重點,有些是比喻精準的短詩,也有許多是去敘述「寫詩」這行為的後設詩,每首詩使用著不同的技巧來書寫。此外處理的主題也相當多元,憂鬱症病患的心境、愛、性別、平常使用的菸酒等物質。

但這已經是某種多元的極限,在《下》詩集的中後期漸漸重複,而《雨》的重複感更加嚴重。在詩中有非常多「你」與「愛」,他寫詩都在處理自己與「你」的關係,以及自己病痛的折磨,而所有的後設詩在敘述寫詩的動機時都強調是因為你、因為愛而寫。

因此,在《雨》的最後〈這是我的個人版吧〉一文,他提到自己「最近有一種『盡了』的感覺」,詩集的書寫與出版漸漸被困在某種迴圈裡,這是可以感受到的。

當然,我們也必須理解這本詩集是王楚蓁在葉青的P2版上自己選的詩,並且說明這是葉青最後瘋狂寫的眾多的詩之中挑選的,那麼重複感與痛苦感的增多,也就成了可以理解、必須理解之事。

葉青的詩不多,但集成兩個集子中,給人認識的面向太少。我們太將葉青的詩以「情詩」看待,那種生病的人深情的詩,然而在裡面那病著的心,那不斷試圖緣木求魚找到的希望,狹隘的視野,每一項都是他。

正如他在最後的碎念說到的「我知道自己寫的不怎樣 也沒那麼不怎麼樣 所以無所謂/寫完比較重要的多」他的詩沒有許多人想像得、每一首都動人、打入心底,甚至有許多詩是粗糙的。

但看完後最大的無奈感大概是,他確實有點寫詩的天賦,也能辨別自己對詩的喜好。假如有更多人與他討論、加以閱讀、琢磨,相信會有表現優於這兩本的詩集。

然而在他去世之後,所有的假如都只能是假如了。

2019年3月14日 星期四

陸克斯(Locus)銀纖維襪

最近發現宿舍襪子太少,但基於我最近開始運動,想說會用到不少襪子(畢竟運動完襪子就該洗了),於是決定買些襪子來用。基於台灣本身也是個襪子產地(別忘了社頭襪子很有名啊),想買個MIT的襪子,不用進口關稅之類的,買起來應該比較便宜實惠吧。

PTT有個板叫做台貨板,裡面是各種台灣製造的商品的資訊或使用心得,我在裡面搜尋「襪子」,有找到幾間不錯的,一間叫東客集,這間真的是物美價廉。但讓我感興趣的是另一間,叫做陸克斯(當然你們也能猜想到,我最後就是買了這間,所以才有這篇開箱文),主打銀纖維織物。

據其網站說明,其纖維內使用真空濺鍍技術將銀離子鍍到期纖維上(不要問我這是三小,我認知的濺鍍技術是用在半導體上的,一定跟它用在纖維上的不同),透過銀離子的殺菌效果,達到織物抑止細菌、防臭的目的。

當時我看了以後覺得這或許是我要的,畢竟穿了不會臭的襪子感覺很棒。它最便宜的普通男襪是一雙150元,小貴,但當我去一般購物網站看其他的銀纖維襪,發現沒有一個牌子比這便宜時,我就發覺我錯了,原來這雙襪子也還是物美價廉。

好,雖然很可惜最近沒有特價,但因為本來就有急用,所以還是買下去,最後我買了五雙慢慢替換,以下就是開箱啦~

官網現在似乎有便利商店取或免運措施,不知道多少錢免運,我是買了750免運費,它用郵局小袋寄過來:


 拆開小袋,裡面是塑膠袋包著發票和襪子:

拆開塑膠袋,襪子上都有說明圖示,這雙襪子可以機洗,不能烘乾。另外也能從這張圖看到這雙襪子底部有貼紙,將兩隻襪子弄成一雙。


直接來看這雙襪子,其實還蠻大雙的,官網上標24-26公分,但感覺腳更大的人都還可以穿。另外在設計上是寬口設計,襪口比較不會束縛腳踝跟腿。


 我平常穿鞋大約是26號,沒想到穿這雙襪子還稍微大了一點。


基本上除了穿起來稍大一點,整體而言是好穿的,襪子很服貼,寬口雖然造成襪口容易稍微下滑,但也讓它沒什麼束縛感,算是有利有弊。

昨天穿這雙襪子四五個小時,脫下來時幾乎沒有任何氣味,連我直接拿到鼻子下面去聞都沒有,看來這銀纖維果然貨真價實啊。

雖然不知道這效果能維持多久,但基本上目前買下來還算是滿意的,想要嘗試比較物美價廉的銀纖維襪、不讓自己腳臭的朋友,可以先來買個幾雙嘗鮮看看~

最後再次附上他們官網:https://www.locusag.tw/


2019年3月11日 星期一

象印Quick Open 600ml 輕量保溫杯(SM-XC60),鮮橘色款

之前去出國旅行時,因為感冒需要多喝熱水,發現有保溫杯還是蠻方便的,加上現在還是有點感冒,所以最近就做了點功課,買了這款象印的保溫杯。這保溫杯是在MOMO買的,原本以為顏色奇怪可能看起來會很醜,但拿到實體以後,發現橘紅色的瓶伸搭配落葉的圖案,出乎意料的好看啊!

以下是開箱文,對,連箱子我都拍了XD
保溫杯用對角線方式放在箱子裡,這招也可以拿來寄鍵盤。

從箱子裡拿出來,翻到正面。上面有寫型號、容量和環保標章。


側邊有寫開瓶蓋的方式,這瓶蓋有個開關,按下去才能轉開,可以防止漏水又好開。


用日文寫一些這保溫杯的主打特點,比如可分解瓶蓋,輕量設計,廣口設計等。


這裡有貼中文標籤,基本上使用材質耐熱溫度都有一百度,裝熱水是沒問題的。


從上往下照款,可以看到上面有寫鮮橘色款。


打開盒子,裡面是用塑膠包著的保溫杯。


拿出來~


保溫杯上面有吊掛牌子,上面介紹這蓋子的特底,按著上面的鈕就可以打開,而且蓋子可以分解洗淨。


這貼紙等等要撕下來,也一樣講解這瓶蓋按下按鈕就可以轉出來。


打開瓶蓋。這款保溫杯沒有用彈出設計之類的,打開瓶蓋就直接連結到飲水口。最上面的零件是塑膠做的,據稱是讓人在直接引用時,嘴巴不會因為接觸金屬部份燙到而如此設計。


附上的說明書,裡面有寫一些注意事項,基本上不要拿來裝含鹽液體(如湯之類)、氣泡飲料、牛奶相關液體等(換句話說就是茶、水、黑咖啡等),清潔時,它內壁有圖層,所以用附有把手的海綿輕輕刷洗即可。


我在MOMO訂這款保溫杯的速度有夠快。我禮拜六晚上刷卡買下去,禮拜天就宅配到宿舍了。不過因為我人在外地,今天才收到瓶子,簡單清洗一下以後就裝熱水來用了。基本上水放了三小時以後還是會燙口,大概有7, 80度,拿來泡茶包還OK。之後會試試看整晚放著的保溫效果如何。

另外其主打的輕量真的是相當有感,擺脫了我過去對保溫杯沈重的印象,這款保溫杯說約200公克重,實際拿起來也相當輕,600ml容量雖然還不足以裝手搖飲料,不過拿來裝便利商店熱咖啡也夠了,裝熱水隨身攜帶也相當OK。

塑膠瓶蓋的設計有優點有缺點,優點正如上面說的,可以讓嘴巴碰到瓶蓋不燙口,但缺點是這裡的保溫效果沒有瓶身這麼好,手摸瓶蓋時可以摸到微微溫溫的感覺,那是熱量從這裡散發出去的證明,而瓶身是完全冷的。不過官方有說明,如果放100度熱水下去,六小時內仍然可以保留78度以上的高溫,所以雖然有微微散失熱量,但我想還在可接受範圍內。

整體而言,用了折價券以後,我以850元入手,覺得這價格買到這樣新型的保溫杯相當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