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0日 星期日

西方奇幻本土化的初試啼聲:《眾神水族箱:禁錮之龍》、《酒館軼聞錄》

1.集體化的特殊創作方式

《眾神水族箱:禁錮之龍》、《酒館軼聞錄》是海穹出版社於2019年出版的作品,其創作的方式相當特殊,是眾多作者(馬立, 大獵蜥, bloodjake, TB Liu, 旋翼鳥)一同以類似桌遊跑團規則為基礎,自創規則、時空與角色來跑團,最後集體創作的小說。

我印象中最早的類似創作是台北地方異聞工作室的相關創作(尤以瀟湘神2015年出版的《台北城裡妖魔跋扈》為代表),不過北地異的作法是LARP,是先把背景與角色設定都寫完,再由玩家扮演指定角色將故事跑出結局,且最後撰寫者基本上是以瀟湘神一人為主;相對而言,眾神水族箱系列中,玩家可自行決定自己角色的姓名、種族、特徵、技能等,在角色上更加自由。而最後撰寫的部分,也是每個人撰寫兩章的方式將小說寫完。

由於《禁錮之龍》與《酒館軼聞錄》厚度差相當多,在此會以分析禁錮之龍為主,說明這樣的作法帶來的成效。先說總結,我認為以結果論而言,著作本身是合格的(尤其結局部分的處理我算滿意),但中間的部分可看出生澀之處。然而,正因為有這兩本作品,後續才有我私心挺喜歡的大獵蜥《赤螭之風》。以下將說明這部作品的特殊之處與優缺點。

2.特殊之處:背景的在地化嘗試

本作發生在架空奇幻世界中,每個大陸之間都有屬於自己的國家,但每個大陸之間相隔大海,而島嶼「凱塔艾蘭」就處於各大陸航道之間,長久以來為各大國所殖民。直到他們發現新的魔法能源能源「瑪那」,由於使用瑪那不需要天賦與魔法知識,因此很快使凱塔艾蘭強大起來,走向獨立,其首都「凱塔格蘭加」更成為新興的商業重鎮,瑪那燈使這裡成為不夜城,時時刻刻都在改變模樣。

本書封面的構圖致敬郭雪湖《南街殷賑》,加上凱塔艾蘭的地理位置與歷史基本上就是參考台灣,其中還有許多事件(如「魔法課綱微調」)根本是當時台灣時事改編,使得這本書具有濃厚的「奇幻在地化」意味。

但有個地方和我的預期仍有點差距,是有關人物描寫的部分,這主要是因為主要的五名角色其實都是外來到凱塔艾蘭的移民,與這座島嶼的在地歷史關係不大,表現不出那種「島嶼性格」。

島嶼性格是什麼呢?在我的想像來說,因為凱塔艾蘭是在大國之間科技發展快速的島嶼,又曾受過各方殖民,所以各種族群之間會融合,其他大國傳統沒想過的職位也會在此出現。居民有可能「自卑又自大」這種相反但綜合的性格,也有可能因為發展快速而發展出較「自我中心而喜好自由」的性格;當然也有可能因為島國又受殖民的地理因素,大家容易熟識,也包容外人,因此會有「先相信他人的純樸」等等。

但畢竟玩家有權決定自己的角色背景故事。而這本在其他地方做的在地化,試圖將台灣地理、歷史、時事與西方奇幻融合的野心,這本身仍值得讚許。

3.角色發展

本作有六個主要角色:阿爾特(人類)、阿律耶德(歌瓦/蜥蜴人)、維加斯(矮人)、昂賓貝(類猿人)、亞爾(半精靈)及主導者瑟爾緹莉安。老實說針對角色描寫方面,我認為成功失敗各半,比較成功的主要是阿律耶德(商人性格、被說成是蜥蜴會生氣)、維加斯(好賭、做事不顧後果的矮人)與主導者瑟爾緹莉安(堅持目標,最後的反轉也很不錯),而另外三人部分則較沒鮮明性格。

雖然許多人認為角色應該要描寫得立體,但我認為好的角色描寫是需要依照篇幅而定的,當每個主要角色能分到的篇幅並不長的時候,角色必須從一開始就有鮮明的個性(也就是引用刻板印象),需要挖掘角色深度的話可以後面再透過特定橋段進行翻轉。但阿爾特、昂賓貝、亞爾這三人一開始除了身手好以外,在個性上沒有特別顯露,比如我認為其實一開始可以描寫亞爾的天真、潔癖性格,阿爾特就是喜歡當解說役,也可以對昂賓貝「我沒打算與你們交流,這只是公事公辦」的這種鐵面性格多加著墨。直到最後結尾時,由於透露出角色的意圖,才使其描寫深度加深,這也是我對結局比較滿意的原因。

其實這也顯示出集體創作的困境,也就是如何讓每個角色在適當時機揭露意圖,如果是一個人創作小說的話,要確認時機並揭露並不困難,但當變成集體創作時,這種時機點的掌握就相對來說困難很多。

4.整體評價:初步嘗試的意義

老實說,純粹就《禁錮之龍》而言,雖然前述「在地化」的許多努力值得讚許,但由於角色描寫較為生澀,角色數量又多,導致角色的深度要到尾盤揭露內心想法時才能拉起來,還好海穹還另外出版角色相關外傳系列《酒館軼聞錄》,我認為後者有在前者的基礎之上加深角色深度與想法,讓作品更加有趣,這也提升了我對這系列前兩作的評價。

不過,這兩本小說的最大意義,我想是在於培育新一代的奇幻小說創作者,比如參與者之一的大獵蜥便基於此世界觀撰寫了後續作品《赤螭之風》,在奇幻作品中隱隱藏著女性的性別意識關懷,以及終極的角色意圖「愛」貫串整個作品,我認為是相當不錯的奇幻佳作;而另一參與者馬立雖然不是以這本出道,但這本其實也僅僅是馬立參與的第二本著作,他也即將有新作推出,我認為他的進步幅度不可小覷,也相當期待他未來的作品。

在這層意義上,我想稱本作為「奇幻文學在地化嶄新里程碑」(書底文案語)並沒有太大問題,里程碑有時有時並不是立在高點,而是立在「有意義的點」上的,而這本小說做為台灣新一代創作者跑西式奇幻故事的集體創作,不僅讓這些創作者初步嘗試架構世界觀,也讓他們在互動、集體創作之中逐步提昇自己的創作技巧。

假以時日,當這些創作者在日後發光時,我們會看到光源原來就在那裡。

2024年6月8日 星期六

深淵的怪物淬煉出中年男子的勇氣:讀靜川《萬物的終結》(有雷)

 

《萬物的終結》是台灣創作者靜川撰寫的克蘇魯小說,其實台灣創作者撰寫的克蘇魯小說有逐漸增多的傾向,包含之前羽澄《無以名狀、恐懼及貓的消失》應該是台灣第一本同類型作品,不過論閱讀順序,靜川《萬物的終結》才是我第一本閱讀的。

(題外話,羽澄這本很好看,應該很能滿足閱讀過洛夫克拉夫特著作的讀者胃口,我之後閱讀完羽澄的第二本克蘇魯著作後也會一起寫個心得)

一、號稱克蘇魯小說的「反克蘇魯」小說:論小說主旨

《萬物的終結》雖然號稱克蘇魯小說,不過就我個人閱讀的感覺與見解,我反而覺得他是很「反克蘇魯」的小說,這主要是因為故事結構與呈現方式所致。

對我來說,克蘇魯小說的核心就在洛夫克拉夫特的那句:「人類最古老、最強烈的情感是恐懼;而最古老、最強烈的恐懼,是對未知的恐懼。」而表現在作品中時,主角總是會像被詛咒一般,他們知道,若更接近真相,自己會失去理智,甚至身亡,卻有一股無法言明的執著讓他們繼續去接近真相,而造成最後的悲劇。而其他追尋真相的角色只能透過前人留下的隻字片語去猜測那「真相」可能的模樣,他們很可能連他們要面對的怪物是什麼樣子都不知道(或根本無法知道,因為看一眼可能就會死),使恐懼只能繼續保持未知的狀態。

然而,本作卻在克蘇魯的題材之下,進行一個完全「反克蘇魯」的操作。雖然充滿觸手的肉塊怪物依舊,直視怪物太久也依然會瘋狂,但怪物有模樣,有來源(深淵與冥海),有對抗手段(法術),而且這背後還有更巨觀的整個世界運作機制。而主角莫方一開始根本不想探明任何真相,卻在被迫面對怪物的同時被迫更了解整個世界的模樣與運作的原理,而最後當一切了然於心時,他再做出自己的選擇。

無論是世界觀的設定,或者莫方擁有的、克蘇魯作品的前人中沒有的自主性,都使這部克蘇魯題材的作品在核心關懷與主旨上充滿一種「反克蘇魯」的意味。但反而是因為這種「反」,讓這本有著以前作品中沒有的特殊模樣──尤其是「誠懇」。揭露世界觀的誠懇,以及角色會透露自己壞想法的誠懇。

二、深淵的怪物淬煉出中年男子的勇氣:簡單討論主角莫方及其他要角

我認為本作在描寫人物方面,最重要的兩個角色「莫方」跟「沈如龍」大體上可說是挺立體。

本作主角莫方原本是一名攝影記者,靠拍照為生的他沒有固定伴侶,生活只有賺錢、和同為中年異男的朋友打嘴砲以及找正妹交流(不過好的是他懂得界線,不會亂騷擾女生)。這樣的人生雖然說不上失敗,但也絕對說不上成功,尤其毫無目標。這種非典型主角頗有趣,他雖然不算好人,但他也有「我知道自己不是好人」的自知(在這方面,作者滿擅長寫角色思緒中各種透露的小小壞想法,這點我覺得有一種「誠懇感」,很能說服人有關角色的各方面性格與想法),而且也有「不想傷害別人」的良知,而且正因為一開始不完美,所以後面的成長才顯得巨大。

然而,由於他父親莫式武(不知道是不是「漠視我」的諧音)的關係,他還是被迫牽扯到深淵中,每當他想回到日常時,總會有各種事件逼他重新面對深淵與怪物,乃至於世界的真相。於是人生逐漸變得簡單,他要不面對怪物、拯救世界,要不就是讓整個世界毀滅,而他也必須讓良知轉個彎,成為「能扣下扳機的人」,他磨練出了面對深淵的態度與勇氣,讓他最後做出了(對我來說)偉大的選擇。

書中的沈如龍可說是莫方的對照組。沈如龍一開始就有莫方在對抗深淵時所需的一切能力,以及「對抗深淵」這目標。但他逃避了一開始的目標,而最後想要的不過是一個溫暖的家庭。然而,書中最後選擇以沈如龍的視角結束,或許作者也是想告訴我們,沒有什麼選擇是錯的,偉大的選擇很好,但身邊的溫暖也很重要。

另外,要角阿琳我覺得某方面而言根本是男性的夢中情人,美麗、身材好、高EQ、技能實用,要不是某種命運讓他和主角在一起(書後面會解釋),怎樣都覺得這樣的人不該在養老院當護理師啊!

三、台灣的日常風景如何成為怪物追殺的逃亡場景

本書的另一厲害之處,我認為是將克蘇魯題材與在地結合得相當不錯。一開始的山海礦坑隱涉曾發生巨大礦災的海山礦坑;而後面克蘇魯怪物在台灣街道上演,許多熟悉的日常片段都成為恐怖的主軸中的搞笑元素,比如計程車司機堅持找錢,主角們還搶阿媽的50cc摩托車騎來逃脫怪物(還偷吃阿媽從便利商店買的麵包!),實在是在緊張中非常有台灣在地生活感。而書中還有很多台灣時事梗,包含莊園法師、館長槍擊案等,每每看到都會讓人忍不住一笑。


整體而言,成功的在地化,立體的主角,加上不斷翻轉的世界觀,讓這本克蘇魯小說雖然在閱讀上偏離了我一開始的期待,但小說本身是成功的。我尤其認為作者不斷在給主角許多選擇的機會,主角可以選擇很多不同的道路,而作者也對自己的提問做出誠懇的解答,讓不同的角色選擇不同的命運,並且賦予每一次的選擇「意義」。

那些意義讓角色的選擇有了價值。某方面而言,這是作者對每個角色的同情。雖然殘酷的小說可以給人深刻的體驗,但有時在巨大的痛苦後,我們還是希望可以有一點救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