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8日 星期一

直白的語句、精心挑選的意象,召喚出生命的痛楚:讀黃有卿《生活該有的樣子》


和有卿認識,主要是因為同鄉的緣故,身為宜蘭人,我有參與過幾次《歪仔歪》詩刊活動,在上面發表一些詩評,也因此認識有卿。她的第一本詩集《生活該有的樣子》於去年12月出版。

但老實說,因為這本詩集是政府出版品(這本有入選「蘭陽文學叢書」),我想一般人可能注意不多,我也是因為有卿特別送我一本而翻閱。但看完這本詩集後,覺得這本詩集若僅是這樣淹沒於書海中,那實在有點太可惜了。

這是本好詩集,而且是青年詩人已經找到自身風格的好詩集。

一、技巧特色

我讀完詩集時,對有卿詩風的想法跟替本詩集寫序的黃智溶社長有類似之處(黃智溶為歪仔歪詩社社長),黃社長寫道:「字裡行間都處處流露著,許許多多生活上的小細節上,再加上他語言的直白有力,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詩風」

若要更仔細說明有卿的詩風,我認為是不淺的直白。詩風直白是近年來許多詩人的特色,尤其有部分在網路上被讀者轉傳許多的詩人,其詩擅長使用直白的文字敘述自身創傷,以己及人,成為一股潮流。

然而,直白的文字可以寫的不是只有傷痛,有卿擅長使用直白的文字召喚身邊時常可見的意象,但那些意象的組合,竟會將我們帶離當下時空,到他精心營造的氛圍中,如〈在我跳下這棟樓之前──想著受困於憂鬱症,總殷切期待大海的老朋友而寫〉第二段:

帶我能去看見島的無人地方
有些鳥嘈雜 有些木麻黃荒涼
我喜歡靜躺在螃蟹們挖出一個一個小洞的退潮時間點
被靜白的泡沫沖刷

我們每天的日常中都有許多快樂、哀愁、憤怒、悲傷等情緒,而這些情緒會在某些地方展示出來,而有卿詩風特殊之處,就是她能找到代表那些地方的意象,在書寫意象與動作之時,讓我們自然融入於氛圍之中。

要做到這點至少需要有兩方面的能力,一是詩人觀察周遭、挑選意象、感受自身情緒的能力;二是讓文字在不繁複的情況下,直白而不花俏地讓讀者也感受到這樣的氛圍。

在此節錄的語句也展現出有卿的另一個技巧:長句的使用。或許是因為網路時代來臨,目前許多詩的每一行詩句已經愈趨短小,但有卿會在短詩句內插入長句,破壞節奏,讓讀者從某種音樂性的催眠中醒來,但這種醒來不是負面的,而是為了讓人更深刻去體會那些意象的組合,並且產生另一種音樂性。

無論是意象的選擇、詩句的敘述、長句的使用,這些都是極其紮實的基本功,而有卿確實給我們展現,她在技巧上無招勝有招的厲害之處。

二、主題與題材

這本詩集分成四輯,分別是「棄婦第十九日」、「生活該有的樣子」、「半途而廢」、「共同活著的十字路口」。這四輯處理的主題分別是女性(尤其是女性身體經驗與受社會貶抑的部分,以及愛情)、社會正義與生命的挫折、成長的挫折,與自身生活經驗中的挫折。純論主題方面,表現最好的是書寫女性經驗的部分,有卿在書寫女性經驗時,文字可以非常熱辣,比如〈親愛的,我們不要孩子不好嗎?〉第二段:

親愛的,你說你想要孩子
我可以把子宮讓渡給你,乳腺給你
生養孩子的一切權利給你
牠可以叫你爸爸,從你姓氏
長得像你甚至性格拷貝你
如果我可以只輕鬆噴出一顆卵子在高潮當下

在書寫女性處境的相關詩中,有卿展現了強烈的女性主義思想,對各種父權都有相當批判。但他批判的也不僅是父權,或許是因為我們這一代年紀相近,我們都經歷過318以及之後的「覺醒」,關懷在地社會、轉型正義、社會公平等,有卿也寫了許多這方面的詩。當然,或許是因為詩人在處理某些題材時(主要是當下社會公平的詩),情緒太過濃厚,有時難免會看出詩句稍微失準,當然也可能是我主觀意識認為那凝煉的火侯稍有偏差;但在處理轉型正義時,那些字句的溫度熾熱得恰到好處,比如〈寫給宜蘭〉,一開始便引用郭章垣院長的話:「生死天命 無念無想

郭章垣院長是二二八事件中的宜蘭地區死傷者,他被槍斃後埋於頭城慶元宮,至今真相未明。有卿面對這樣的歷史,她在本詩最後兩段寫到:

我聽見你用血液供養槍膛
我聽見土壤裡你最後擠滿粉塵的呼吸
我聽見歷史被割喉,來不及尖叫的啞音
媽祖廟的香持續在燒,又繚繞近七旬
念此刻你應該也是個老翁,偶爾散步經過
燃盡此生之處

當臨走前你未能穿起的上衣成為後人的旗
當某些痕跡燒起,沒有正義

我自己走過慶元宮一趟,在人來人往的頭城老街,慶元宮佇立其中,卻僅有薄薄的一道金屬牌說明廟埕曾發生的悲劇。而當我進去詢問廟公相關的歷史時,他們卻只應我那些歷史都過去了,而我知道,郭章垣的家屬都還在等待真相。我自己體驗過的那些悲傷,我想有卿也用自己的方式體驗過了,要不,為什麼我在看這些詩句時,如此感同身受?

三、其餘感想與總結

最後,或許是同鄉使然,有卿寫的許多詩句,使用的都是宜蘭的意象,在此再次引用〈在我跳下這棟樓之前──想著受困於憂鬱症,總殷切期待大海的老朋友而寫〉,末段為:

(在我,跳下這棟樓之前
 帶我去能看見海、看見龜山島的
 任何一個地方──)

每當看到那些寫著山與海的詩句時,我就會想到宜蘭。那些詩句安排在詩的特定部分都是有原因的,因為宜蘭人生活在平原,看著海,離開時總要過山。每個景色都代表著一種情感,而有卿知道羅盤的方向,將詩句與意象擺在正確之處,讓我在閱讀時無不被這種「宜蘭感」所號召。


這本詩集作為「第一本詩集」,第一本詩集總是充滿各種可能性。而黃有卿這本不僅是讓我們看到詩人探索各種主題、題材的野心,還讓我們看到一出手便已達成熟的風格。我相信有卿若要寫下一本詩集,無論是什麼主題,應該都能交出精彩的表現,畢竟她對詩已有成熟的思考,以及各方面的嘗試。也希望她能繼續寫下去,無論是什麼文類。